近年来,大坦乡围绕全市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的目标,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全乡茶叶农残下降明显,茶园绿色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三个角度宣传,“声”入群众聚民心。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开展到哪里,以入户宣传、户长会、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观看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茶园绿色防控宣传的针对性、感染力和普及率。点对点宣传,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入户发放《致全县广大茶农朋友的一封信》600余封,组织群众签订不在茶园中施用草甘膦、草铵膦类除草剂和其他各类化学农药的“承诺书”1100余户。点对面宣传,乡村大喇叭在早、中、晚群众居家的黄金时段开展宣讲,乡村干部在各村组微信群、朋友圈广泛转发《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详细解读《条例》重点,回应群众关切问题。面对面宣传,利用户长会、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等和群众面对面时机,结合身边案例,详细解说茶园打农药的危害,集中统一宣传战果,营造强大声势,全方位推进茶园绿色防控。
二是三个方位发展,利惠群众解民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决策部署,大坦乡坚决贯彻上级落实决策部署,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强农惠农富农。打造亮点为民树标杆,复兴村大坞组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茶叶优质优价的“大坞模式”,主动与祥源茶业公司对接建立“公司+村民组”合作模式。公司提前发放农资补贴,明确鲜叶农残奖惩标准,鲜叶农残合格,公司兑现鲜叶总价10%-20%的奖励资金。2024年,大坞组的户均茶叶收入比全县户均水平高1万多元。扶持企业为民搭平台,乡政府充分发挥服务营商“店小二”精神,实施生态农业富民工程,加大对茶叶生产加工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上门传达惠企惠民政策,为企业发展搭平台、送服务、解难题,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群众为民解难题,乡政府根据乡域内茶园面积,统一采购黄板16720张,组织乡村干部削整竹签、安装黄板,并主动送到茶农户上,为茶农安插黄板做好指导。同时,对身体不便的茶农,安排专人入茶园安插黄板,全力解决茶农生产困难。
三是三个维度用力,发动群众聚民力。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清单化列出防控方法、责任单位、禁用农药、奖惩措施等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清单。群众主动参与防控,组织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茶农意见,将茶园绿色防控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转变观念,自觉自愿参与绿色防控。茶农努力争当茶园绿色防控带头示范户,并劝导家属、朋友做到茶园不打药,并自觉接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乡镇执法巡逻队的检查、巡查。茶企激发内生动力,组织茶企与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提升茶叶品质实现双赢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发放茶园绿色防控卡,茶农凭卡销售茶青,企业优质优价收购。鼓励茶叶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茶园认证,推广各类茶园除草、耕作机械,探索茶园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引导茶产业向生态、绿色、有机化发展。政府监管落实到位,年初乡纪委牵头分区域成立督查组赴4个村开展扦插黄板工作专项督查,确保黄板安插到位。组织乡农技队伍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残检测和巡查能力。常态化对茶叶投入品市场及使用开展执法监管,乡域内2家农药配送网点落实化学农药销售实名登记,杜绝禁限用农药在市场流通。(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