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到印度问题时,特朗普自信满满表示“不认为失去了印度”。但其实,印度不管不顾采购俄油,且与中国亲近的态度,还是让美国感到“受伤”。
而为了将其他盟友都牢牢掌握在手,特朗普大手一挥,开出一份“惩罚性契约”!韩国首当其冲,没想到,连反抗都没有就“跪了”。
(美韩核电合作背后,实则暗藏很多“奴隶条款”,美国一步步将主导权握在手中,限制韩国核电发展)
我们知道,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韩国电力公司为了获得捷克核电站项目,曾与美国西屋电气签署协议。
然而,最近有越来越多细节披露,所谓的合作协议,更像是 一份“奴隶协议”和韩国核电产业的“卖身协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协议技术实施权只能由美国掌控,韩国企业要想使用,必须先支付高昂费用——每机组约8.25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便未来韩国赢得核电出口合同,核心利润也都会流入西屋电气的口袋!
不仅如此,在附加条件限制下,韩企还被直接剥夺了在美欧高价值地区竞标的机会。可最终韩国还是为了这笔超过200亿美元的捷克核电站订单,而选择无底线妥协。
韩国媒体痛心疾首地指出,捷克合同是韩国自2009年以来获得的首个海外核电站项目,原本可以帮助韩国企业打开欧洲市场新局面。没想到,却要用在瑞典、斯洛文尼亚、荷兰等原有核电招标协议来换,甚至是被完全排除在这些“核心市场”之外,得不偿失。
(中国外交部不止一次强调“跪美没用”,只可惜,被美国针对后韩国才反应过来)
怎么看?
首先,这一妥协,让韩国核电产业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李在明再也笑不出来了。
要知道,十余年来,韩国核电出口几近停滞,除零部件和工程承包外,整体业绩惨淡,曾经的世界前三梦想,如今已成泡影。换言之,若无法突破技术从属与市场壁垒,韩国所谓“核电再腾飞”的愿景恐怕永远难以实现。
而这并非孤例,韩国产业普遍陷入对美依赖中,从半导体到电动车电池再到钢铁等关键产业,很明显,主导权已落入美手,现在能有一份“惩罚性协议”,之后就会有第二份、第三份……
对于如今这一幕,中国其实早有预测,且已经发出过告捷,“跪美没用!”请注意,这绝非空话,而是建立在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的真知灼见。
看看日本“跪着”签《广场协议》的下场,瞅瞅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生吞活剥的惨状,再看看如今韩国核电产业的遭遇,所有人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任何盟友关系能够替代自主创新的能力,将关键技术领域寄托于他国,最终必将受制于人。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原因,毕竟我们明白,对美国低头,只会换来得寸进尺。
(美国之所以打击韩国核电站,其中一个目的便是想要重创李在明的“安美经中”战略,逼迫其选边站)
关税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腰杆挺得比钢枪还直!
事实上,美国背后心思并不难猜,无非是为了让其打消“安美经中”的念头,用关税大棒、技术封锁等手段,逼迫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所谓“安美经中”战略,是李在明上台后提出的一项新发展路线,即在军事上积极参与美国印太联合行动,增强与中国较量的筹码;经济上则靠拢中国,保留务实合作空间。
可挑战同样明显,想对抗中国就必然影响到经济合作,而加强经济合作,必然遭到美国报复,左右逢源根本走不通。
只能说,中国早早就给出答案——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关税战期间,中国的反击堪称精准、有力。财政部央行双管齐下,转外部压力为内驱力,加快产业链韧性重构,提升技术自给率,同时实施全球布局,与各国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安全。
总而言之,同世界作对,最终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被世界孤立,无论外部世界怎么变化,中国始终保持定力,用行动给世界注入稳定剂。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数、手里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