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情调!
创始人
2024-12-28 08:50:01
0

“苦”为中药五味(酸、甜、苦、辛、咸)之一,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阈值极低,如奎宁当含量在0.005%时,即1升水里有50微克时,就可以品尝出来。

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常见食物如苦瓜、百合等,饮料如苦丁、菊花等,这些苦味的东西,人们的本能是排斥的。

茶根本的味道也属于苦味的。

因为茶多酚是茶叶的核心物质,尽管茶叶中含氨基酸等鲜甜味物质,但核心还属于苦味的。

这个苦味的饮品,如果说人们一开始就喜欢,纯粹是假话,懵懂的小孩,可以用一点茶水试一试,他绝对是拒绝的。

青少年为什么喜欢可口可乐而不喜欢茶,也是这个道理。

在茶没有成为饮茶习俗之前,人们本能是拒绝的,如边疆少数民族饮茶,会加奶、加糖烹煮,如西亚、北非饮茶会加薄荷、香料、糖等调饮,本质上是不能接受其苦。

那为什么中国人能忍受茶的苦味呢?

中医药里讲苦入心,能泻火、燥湿等,人们在食用苦味的食物和饮料时,可能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某种功效,实现清热解毒或者其他需求,尽管是苦的,但乐于接受,长期以后形成习惯。

中国人长期受道家影响,茶是作为道教的服食饵药逐步被更多人群接受:

从一开始的与其他药材配伍成为方剂,到唐代陆羽倡导在茶汤里只放上盐巴调味,直至宋代徽宗以后,茶才实现清饮。

这也说明直至此时,整个社会饮茶风俗才稳定下来,对于茶的苦味已经逐步普遍接受,真正成为一种嗜好品。

再到明代利用炒青大面积取代蒸青,茶的香味在一定程度上遮掩掉茶的苦味,使茶更易于平常人接受。

另外现代制茶技术,绿茶的摊凉,乌龙茶的摇青等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都减少了茶的苦味,让人更易于接受。

综合来看,茶确实是苦的,但由于其某种功能性,人们愿意接受他;

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制茶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其苦味;

另外茶的氨基酸等物质,在苦味之后确实能化开,逐步回甘,给人味觉和精神的愉悦;

人们在利用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味觉依赖和习惯,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嗜好品,苦已经不是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胜... 1944年,为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履行在国际会议中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确立自己的国家在战后和欧洲的地...
原创 与... 导语:与唐朝同在的渤海国,如何崛起为海东盛国?纵横捭阖,山寨仿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与唐朝同在的...
原创 原... 在战争动乱的年代,也是中国文物损失最惨重的时期,不仅各路盗墓贼层出不穷,就连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军阀...
原创 崇... 崇祯杀袁崇焕,和赵构杀岳飞,是一个道理,也不是一个道理。 说它是一个道理,崇祯因不满和恼怒袁崇焕日...
原创 苏... 1991年苏联解体,如同一颗巨星的陨落,其庞大的技术遗产和人才储备成为全球各国争相争夺的“宝藏”。美...
东西问丨张春旺:孙中山为何称“... ——专访温州大学研究员、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原所长张春旺 记者 门睿 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
原创 古... 现如今,我们一提到“肚兜”二字,脑海中就容易浮现男欢女爱之事,但事实上,肚兜却是古代女子都会穿的一种...
不一样的鲁肃(五)榻上策中的鲁... 一、提供情绪价值。 鲁肃通过“汉室不可复兴”的论调亮明自己并非汉室拥护者的身份,与孙权形成价值认同。...
下站遗址考古证实春秋时期秦国已... 中新社宝鸡3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5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发...
1918战败,1939再战:一... 1923年德国鲁尔区的矿井前,工人用麻袋装着成捆的纸币换取一片面包——这是人类史上最疯狂的恶性通货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