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景点大排长龙时,多花钱买“免排队”的VIP服务,你愿意吗?此前,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就推出了VIP“优速通”服务,但从推出到叫停,也就试行了33天。景区官微发布公告说:8月1日开始试行的VIP“优速通”受到高度关注,根据广大游客的意见建议,决定即日起暂停这项服务。
这项VIP“优速通”,成人票价680元,儿童票价580元,核心卖点是“尊享快速通行”,也就是让游客告别排队烦恼,在地面缆车、客运索道、接驳车等设施享受快速通行。
不少游客认为,景区一些景点排队问题严重,例如,索道排队常常就要超过2小时,VIP“优速通”是在变相鼓励付费插队,违背了公平原则。
恩施大峡谷“大联票”的票价为370元,服务内容包含七星寨和云龙地缝门票、一次景区交通车以及上行隧道、地面缆车、手扶电梯和垂直观光电梯的乘坐。而售价680元的VIP“优速通”,则在上述内容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免排队、休息室等所谓的增值服务。
但对于这些服务,游客们并不买账。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暑期去过恩施大峡谷的旅客发表了“避雷帖”,抱怨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排队时间过长”。大家反映,景区“排队秩序混乱”、“景区门口都能堵半小时”。
除了“排不完的队”,更有游客一针见血地指出,恩施大峡谷旅游动线和接驳方式设计不合理。从停车场到游客中心就有15分钟路程,还没买票进入,老人小孩就走不动了。云龙地缝景区垂直电梯上来后,还要自己步行返回中转站,那花钱坐垂直电梯究竟有什么意义?整个景区内大约有四五种交通工具,该坐的缆车、电梯全部都坐了,一天依旧走了2万7000多步。
网民的意见也直观反映到了景区的服务评价板上。有游客表示,从云龙地缝景区下来后,就看到一个服务评价机器,按了一下“吐槽”按钮,却发现根本没有反应,只有“点赞”按钮是有效的。
对此,景区解释说,“吐槽”按钮并不是是故意关掉的,而是被游客按坏了。不过,这个回应,是不是给景区运营存在不足又添一宗“罪”呢?
记者调查发现,恩施大峡谷景区的主要投资方恩旅集团,是一家全资国有公司。自2011年进驻以来,累计投入近20亿元。公开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营收主要靠两条索道撑起,其中恩施大峡谷索道一项就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这也就解释了,景区在没有拓展其他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会把优先乘坐索道列为“优速通”的一项主要内容,实质仍是吃索道收入的“老本”。
实际上,恩施大峡谷“优速通”服务引发争议并不是个例。国内其他自然、人文类景区,也有一些比较“隐蔽”的类似“优速通”服务,一般是“打包”进了VIP套餐中。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就推出了“要客”服务,提供专属通道,让购买服务的游客少排队,少走路,节省时间。
而慕田峪长城景区则推出了仿古“铛铛车”服务,购买车票的游客,享受贵宾专属通道入园,还可以免排队乘坐往返观光缆车登上慕田峪长城。
提到“优速通”和“快速通行”,大家更熟悉的可能还是环球影城和迪士尼。这两家的“优速通”都是“不含门票”的付费快速通行服务,只要多花钱,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体验更多项目。
“优速通”为什么在自然景区遭遇“水土不服”,“二次售卖”公共资源,是否违背了公平原则?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指出,主题公园的“优速通”具有特殊性,一般都是在大城市的郊区实施大量投资建设,品牌投资额比较高,也不具备资源的垄断性。而依托自然资源设立的景区,旅游“卖点”是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就需要首先考虑旅游的公益性和公平性,过多的商业化运作最终侵犯的是游客的公平旅游权利。门票票价制定必须优先考虑公益性,不能定价过高,鼓励更多的游客去感受国家的自然景观、体验文化遗产。
自然景区依托自然资源,景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在于资源稀缺性,而自然资源原则上属于国家所有,也就是全民所有。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恩施大峡谷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那么,恩施大峡谷这项VIP优速通收费,算不算打了政策擦边球的营利活动呢?
《旅游法》明确,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门票以及景区内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国有景区定价的公益导向,要求推动门票大范围降价,也发布指导意见指出,景区运营成本支出,应由各级政府承担部分,与景区正常运营无关的支出,不得计入景区门票定价成本。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各景区不得将各种门票、游览服务、保险等捆绑销售,不得“价外加价”或强制代收其他任何费用。
面对排队拥堵这个长期痛点,景区该如何优化管理、科学分流?景区想要盈利,如何平衡好游客体验与经济负担?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认为,客流拥堵的景区,首先要考虑大数据合理预测客流,实施分时预约,对客流实施“削峰填谷”。同时也可以完善等待时的体验,提高旅游景区的运营效率,科学涉及游览的线路和空间,以“组合拳”缓解拥堵,提升游客体验。单纯的“优速通”对于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并没有益处。
国内的山岳型景区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门票经济”思维,更多依托产业融合来发展全域旅游,实现“门票经济”向综合性旅游产业经济的转型。靠丰富的旅游活动来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实现相关产业链条的盈利。
看看新闻记者: 严相莉 陈昱卉 阮丽
编辑: 阮丽 陈昱卉
责编: 严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