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亮生活|《二月廿九》:一个人与一群人的笑与泪
创始人
2025-09-03 01:31:50
0

编者按:8月29日至31日,澳门元老级剧团“晓角话剧研进社”的经典保留剧目《二月廿九》亮相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三场。

有意思的是,这部探讨亲情、“变老”的温情轻喜剧吸引了不少观众抒发心中的感想。

据了解,南方日报、南方+即将推出“艺术点亮生活”主题征文活动,面向湾区市民、文艺爱好者、青年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无论你是资深舞台迷,还是艺术萌新,只要你曾被一场演出打动,被一幅画作震撼,被城市街角的艺术气息所感染,请拿起笔(或敲起键盘),分享你的艺术故事与感悟。

话剧《二月廿九》:一个人与一群人的笑与泪

文|林格量

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的灯光渐次熄灭,舞台中央仅剩一盏孤灯。台上,一位老妇的身影在昏黄的光晕里缓缓移动,絮叨家常的同时也洒下些笑料。台下,观众会意而喜,松弛而欢愉。这是澳门著名剧作家李宇樑先生经典独角戏《二月廿九》的开场。

一个看似寻常的午后,一套老式沙发、一张小茶几、一部电话,还有一扇永远期待被敲响的门。舞台上极简的陈设,少了一份现代摩登的华美,却添了一份返璞归真的自如。随后,灯光亮起,老妇人正在仔细收整房间,为儿孙们到来为自己庆生做准备,她确信,儿女们一定会来。笨拙又认真的动作里,藏着一个老者和她的等待。

这是一场不着痕迹的表演:当独居老人因腿脚不便而缓慢移动时,因听力不佳而侧耳倾听时,因记忆模糊而反复确认时,观众看到的不再是表演,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看到的是一个一提到国华戏院,一提到任剑辉白雪仙等粤剧名伶就眉飞色舞的老者。一个羡慕上帝常有儿女相伴,却只能和家里绿植说话的老人家。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煽情的台词,只一个眼神、一处停顿和自然的手势,就把活生生的烟火日常,截成了片段似的放在舞台。此刻,这种真实感,完成了台上的故事和台下生活的深刻连接。

“二月廿九”——一个四年才出现一次的特殊的日期,既是剧情与台词,又是生命的残酷隐喻:老人总能找到自我宽慰的理由,大不了四年后再过生日。从晌午等到黄昏,再等到黑夜,等来的是儿女们各种各样来不了的理由,舞台的光线也从暖到冷,到全部暗了下来。观众眼睁睁看着老人的期待,无声无息地消逝在等待的尽头。这等待,是对儿女归来的期盼,更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最后确认。当希望彻底熄灭,那盏孤灯也随之湮灭。当最后一点光亮被黑暗吞噬,剧场陷入一片死寂。方才的笑声似乎化为泡影,轻轻碎成了水汽,悄然浸润到人们的眼眶里。

轻盈的喜剧外衣里面包裹着的,是一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沉重内核。巨大的情感落差背后,是话剧《二月廿九》用“艺术”二字给生活立起的一面镜子。以笑为刃,剖开现实的真相,是一种悲悯的智慧。用台上那份笨拙、唠叨,充满小市民的狡黠与可爱,卸下观众心防。当悲剧的利刃最终刺入之前的轻松时,痛感才格外锐利。笑着笑着,蓦然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老人孤寂的世界中心,她的期盼、她的失落、她强撑的体面与尊严,都成了观者切肤的体验。全剧终了,老人家终究没有等到了她的心心念念的儿女,留给了人们无限遐想。既诗意又残酷的处理,何尝不是给我们注入了一份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等待太久?

话剧《二月廿九》的灵感,来源于一则独居老人离世数日后才被发现的新闻。李宇樑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寻常”背后的惊心动魄。戏剧并非夸大的虚构,而是无数现实的整合。它早已超越了单一地域的故事,成为高速运转的现代都市中,一曲关于亲情疏离与生命尊严的普遍挽歌。当“空巢”成为常态,当“常回家看看”成为奢侈的呼吁,舞台上那位在二月廿九的等待中耗尽最后一点光热的老人,成为一面照见时代隐痛的镜子。我们的心敢直面这面镜子吗?人老了,就像放在角落里的旧家具,大家都还在用,却没有人真正看见它了。话剧《二月廿九》让我们看见了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以及角落里等待的灯光。这或许就是艺术点亮生活的方式——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

(作者为律师)

《二月廿九》:温情之光

文|夏天

舞台上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年代感的老旧房间。古朴的藤椅、泛黄的照片、老旧的电话,每一件道具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将观众瞬间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二月廿九》以光造境,随着剧情的发展,灯光的明暗变化巧妙地烘托出不同的氛围。当老婆婆满怀期待时,灯光明亮而温暖;当她逐渐陷入失望与孤独时,灯光则变得昏暗而清冷,这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戏剧的情感张力,让观众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老婆婆内心的起伏。

《二月廿九》的独角戏形式,无疑是对演员演技的巨大考验。她在舞台上自如地切换角色,将老婆婆的乐观、倔强、孤独以及对子女的无尽包容与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老婆婆的人性之光,悄然叩响观众的心灵之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书预售 |马海伦《乌鲁克林》 马海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8岁时离开故乡,到纽约视觉艺术大学就读摄影。她感激在纽约布鲁克林八年...
记者新书揭示姆巴佩离开巴黎内幕... 直播吧9月4日讯 《马卡报》报道,RMC体育记者Fabrice Hawkins的新书揭示了姆巴佩离开...
千年茶香|唐代煎茶道茶器,大唐... 茶香袅袅 岁月轻煮 当唐茶在甘甜久远的时间里流传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的文明 也在一眼惊艳的国风浪漫中...
新书速递丨石芳编译《伏尔泰书信... “大思想家书信选” 《伏尔泰书信集》 [法]伏尔泰 著 石芳 编译 定价:12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
原创 朝... 朝鲜和越南和我国相邻,都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现在去朝鲜和越南旅行的人很多,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会...
原创 这...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做过的最漫长的一段历程。在这场战争中,许多人民群众一心报国,都扛起来枪加入了救...
原创 汉...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曾孙。他还在襁褓中时,祖父刘据及其他亲人全部死于巫蛊之祸,他也被囚禁在...
原创 李...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统治者们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清朝晚期,国家...
原创 清... 导语: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黎族人集中的毛道大峒(即现今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道乡)发生了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的...
原创 “... “烛影斧声”这千古谜案的主人公——宋太宗,常被世人视为一个不择手段、灭情登台的铁血君主。人们常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