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言“人生不过诗、酒、茶”,作家冯唐对此有过一番妙论:
酒,似火做成的流水;茶,如土化作的清泉。
宴席散去,灯火寥落,残羹冷炙之间,方知土能克水。
茶味愈饮愈淡,如君子之交明澈纯粹;而酒中却能窥见俗世温情,触摸到市井间粗粝却真实的生活痕迹。
茶与酒皆为水,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两种姿态?
半清醒,半微醺,或许才是人生最美妙的平衡。
酒,是红尘百味
人情有时如纸薄,世事常似棋局新。
中国独有的“酒桌文化”中,一杯酒是诚意,两盏酒是情面,三杯下肚,或许就能称兄道弟。
人人不喜被劝酒,却常常不自觉成为劝酒人。原来,喝酒也是一门学问,杯中藏着人情与规则。
商场之上,推杯换盏、侃侃而谈,不过为了一纸合约;交际圈里,节日相聚、虚荣攀比,举杯是为了一点体面。
更多时候,酒里盛满的是说不出口的苦涩与不得已。
曾有人深夜醉倒在航空路天桥,摇摇欲坠又中途悔悟,被救下后放声大哭。
网友唏嘘:多少成年人看起来一切如常,却在某个瞬间彻底崩溃。
酒,未必助兴,却可暂忘忧愁。
东方既白,酒仍不倒。
茶,是千秋清业
老话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与前六样的烟火气相比,茶似乎超然物外。然而生活岂能只有滋味杂陈,还需一两分清雅,三五刻闲情。
郭沫若与赵清阁同游重庆缙云山,饮罢当地甜茶,欣然赋诗:“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文人饮茶,向来讲究。
汪曾祺认为,劣茶只配拿去做茶叶蛋。
林语堂饮茶,需有知己相伴、雅境相合。
老舍更是直言:身为中国人,只爱茶。一杯好茶在手,万物静观,皆可自得。
喝茶,品的是心境,饮的是自在。
从来佳茗似佳人,味尽方知天地宽。
酒中来去、浮沉翻滚的日子,终会疲倦。酒难真消愁,茶却可静心。那一缕清苦回甘,不正是人生的滋味?
夕阳西下,唯茶可清心。
酒与茶,皆成生活
酒是醉中的热闹,茶是静里的烟火,皆是生命的体悟。
酒,像一群人的孤单;茶,是一个人的丰盛。
初尝微苦,再饮回甘,三盏回味……懂茶之人,往往也更懂得生活。
人生不易,一路跋涉至今,也该稍稍停歇、静养身心。即便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逸,也当有“茶亦醉人何须酒”的豁然。
酒本不醉人,人自醉;茶未必清心,心自清。
冯唐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讲不完的茶与酒。”在这似有味似无味的日子里,但愿你我不时有酒可倾、有茶可品。
愿我们:
人生上半场,以松花酿酒,只谈风月,不问是非;
人生下半场,取春水烹茶,细品烟火,慢度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