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半程饮酒,后半程品茶
创始人
2025-09-01 13:04:13
0

世人常言“人生不过诗、酒、茶”,作家冯唐对此有过一番妙论:

酒,似火做成的流水;茶,如土化作的清泉。

宴席散去,灯火寥落,残羹冷炙之间,方知土能克水。

茶味愈饮愈淡,如君子之交明澈纯粹;而酒中却能窥见俗世温情,触摸到市井间粗粝却真实的生活痕迹。

茶与酒皆为水,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两种姿态?

半清醒,半微醺,或许才是人生最美妙的平衡。

酒,是红尘百味

人情有时如纸薄,世事常似棋局新。

中国独有的“酒桌文化”中,一杯酒是诚意,两盏酒是情面,三杯下肚,或许就能称兄道弟。

人人不喜被劝酒,却常常不自觉成为劝酒人。原来,喝酒也是一门学问,杯中藏着人情与规则。

商场之上,推杯换盏、侃侃而谈,不过为了一纸合约;交际圈里,节日相聚、虚荣攀比,举杯是为了一点体面。

更多时候,酒里盛满的是说不出口的苦涩与不得已。

曾有人深夜醉倒在航空路天桥,摇摇欲坠又中途悔悟,被救下后放声大哭。

网友唏嘘:多少成年人看起来一切如常,却在某个瞬间彻底崩溃。

酒,未必助兴,却可暂忘忧愁。

东方既白,酒仍不倒。

茶,是千秋清业

老话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与前六样的烟火气相比,茶似乎超然物外。然而生活岂能只有滋味杂陈,还需一两分清雅,三五刻闲情。

郭沫若与赵清阁同游重庆缙云山,饮罢当地甜茶,欣然赋诗:“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文人饮茶,向来讲究。

汪曾祺认为,劣茶只配拿去做茶叶蛋。

林语堂饮茶,需有知己相伴、雅境相合。

老舍更是直言:身为中国人,只爱茶。一杯好茶在手,万物静观,皆可自得。

喝茶,品的是心境,饮的是自在。

从来佳茗似佳人,味尽方知天地宽。

酒中来去、浮沉翻滚的日子,终会疲倦。酒难真消愁,茶却可静心。那一缕清苦回甘,不正是人生的滋味?

夕阳西下,唯茶可清心。

酒与茶,皆成生活

酒是醉中的热闹,茶是静里的烟火,皆是生命的体悟。

酒,像一群人的孤单;茶,是一个人的丰盛。

初尝微苦,再饮回甘,三盏回味……懂茶之人,往往也更懂得生活。

人生不易,一路跋涉至今,也该稍稍停歇、静养身心。即便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逸,也当有“茶亦醉人何须酒”的豁然。

酒本不醉人,人自醉;茶未必清心,心自清。

冯唐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讲不完的茶与酒。”在这似有味似无味的日子里,但愿你我不时有酒可倾、有茶可品。

愿我们:

人生上半场,以松花酿酒,只谈风月,不问是非;

人生下半场,取春水烹茶,细品烟火,慢度岁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撰文日小尧茗居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六次巡游天下的途中因患病去世,最...
原创 蜀...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蜀汉仿佛被抽去灵魂一般,在风雨...
原创 刘... 刘备的失败是有原因的 看三国演义不同的年龄段真有不一样的感觉,看法也会完全不一样。 四大名著真是名不...
原创 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举全国之力发动的夷陵之战,成了三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战役之一。令人费解的...
原创 二... 李存孝,大名鼎鼎,是后唐著名大将,也是五代时期第一猛将。传说他天生神力,五匹马都拉不动他。虽然不至于...
原创 张... 2007年3月26日,一位不速之客走进了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他径直来到馆长张力的办公室,向张馆长介绍...
原创 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借鉴了前朝历代的兴盛之由、灭国之因,制定了诸多系统完善、成熟...
原创 我... 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被西方列强侵犯的屈辱历程,清政府的不作为以及腐败懦弱,我国被迫签署大量丧权辱...
原创 清... 清代的军队有多少名目?恐怕大部分人能想起来的只有八旗、绿营、湘军、淮军这几个系统。其实,在清后期还出...
原创 新...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谁最擅长“低估”他人?新加坡的外交学者马凯硕给出的答案非常直白:美国!这位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