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窑变”,既是瓷器烧制中的偶然天成,更是中华文明千年演进的隐喻。31日,“时间的窑变——明清官窑瓷器特展”在长沙九色鹿艺术馆开幕。展出的100余件明清官窑瓷器,集历代技艺之大成,融宫廷审美之精粹,以“釉彩斑斓”之姿,书写了中华陶瓷史上绚烂篇章。特展免门票、免预约,将延续至10月29日,国庆黄金周来长沙又多了一个接受传统文化雅韵熏陶的好去处。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集大成时期。官窑瓷器不仅是皇权与礼制的象征,更是当时最顶尖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出席开幕式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马英民说,明清官窑瓷器的独特性,在于它始终处于权力、美学与匠心的张力之中。权力赋予它至高的地位,美学则推动它突破边界,匠心是它的灵魂。一件官窑瓷器的诞生,需经历72道工序、数月烧制,成品率不足10%,这种对极致的追求,正是中华工匠精神的最佳诠释。
马英民表示,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文物活化”,通过数字技术、跨界合作,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作为民营艺术机构,九色鹿艺术馆的特展,正是“文物活化”的生动实践,让文物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寻常百姓“触手可及”,让瓷器这一“中国符号”,更好、更广地开展国际传播。
九色鹿艺术馆负责人表示,收藏不应是少数人的“阳春白雪”,文化传承需要大众土壤。作为纯公益艺术展,九色鹿艺术馆展览期间将持续推出官窑瓷器系列专家讲座、研学活动和公共教育项目,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瓷器背后的故事。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开展美学启蒙和传统文化价值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