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集总策展人彭文斌:用多元艺术语言讲述敦煌故事
创始人
2025-08-30 15:01:09
0

敦煌艺术集将于10月15至19日启幕。项目的发生,是坚守文化根脉、拥抱时代创新的生动实践,将让千年敦煌焕发新生机。

据介绍,在敦煌艺术集,你可以在沙漠中欣赏世界级的艺术装置;傍晚,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论坛对话;入夜,在星空下伴着电子乐感受古敦煌的奇幻派对。你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件文创,也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人交谈。这不仅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进入“文明超频”状态的沉浸式冒险。

对话

将文化转化为年轻人熟悉的“语言”

这个市集到底多有趣?有何创新之处?近日,记者专访了敦煌艺术集的总策展人彭文斌。

展览强调“当代性”与“跨界性”

记者:作为总策展人,您个人对敦煌最着迷的一点是什么?

彭文斌: 我最着迷于敦煌的“融合”基因。它本身就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的结晶——中原、希腊、波斯、印度在此相遇。这种开放与包容,正是我们今天做文化创新最需要的精神源泉。

记者:四大板块从“看见”到“参与”,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彭文斌: “看见”通过艺术、设计、品牌的展览实现,我们邀请全球艺术家、设计师、品牌商用当代语言转译敦煌;“参与”则通过大漠嗨玩(沉浸式沙漠体验、数字互动)、跨界竞赛(号召全民创作)、定制游学(深度知识体验)来实现。每一步设计都旨在降低参与门槛,提升体验深度,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与敦煌连接的方式。

记者:“大漠嗨玩”听起来很颠覆,如何在尊重文化的前提下设计“嗨玩”体验?

彭文斌: 所有体验都根植于敦煌的地理与文脉。例如,在沙漠中打造基于“丝绸之路”概念的沉浸式莲花装置艺术,用声光电技术重现“星辰与大漠的艺术对话”,举办以“华夏回响”为主题的电子音乐派对。这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让自然环境与文化符号成为体验的一部分,让参与者在狂欢中感受敦煌的浩瀚与神秘。

记者:这个展览与传统敦煌展有何不同?

彭文斌: 传统展览多以历史叙事为主,我们则强调“当代性”与“跨界性”。展览作品不仅是复原临摹,更是艺术家基于敦煌基因的再创作:可能是数字光影重构的飞天,也可能是基于敦煌色系的时尚设计、以佛经故事为灵感的装置艺术。我们是用世界的、当下的、多元的艺术语言,重新讲述敦煌。

彭文斌

“可参与、可感知、可延续”的文化体验

记者:在筹备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彭文斌: 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平衡学术性与大众性、艺术性与商业性、本地化与国际化。我们需要让学者认可我们的深度,也让大众感到有趣;让艺术品保持纯粹,也让商业合作显得自然。这要求我们每一个决策都深思熟虑。

记者:敦煌艺术集提出“敦煌艺术基因解码”这一核心理念,具体指什么?为何选择“解码”这一具有科技感的概念?

彭文斌: “基因解码”意指对敦煌艺术中最本质、最永恒的美学符号、哲学思想与创作逻辑进行提取与重构。敦煌不仅是壁画与彩塑,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的视觉叙事系统。“解码”是借助当代设计思维、数字技术和文化研究,解析其色彩体系、纹样规律、精神信仰等“文化DNA”,并通过跨界创作使其适配于现代审美与生活方式。这一概念凸显了我们用未来视角激活传统、让古老文明与当代对话的创新态度。

记者: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微生态”与“共生平台”,如何理解这两个关键词?

彭文斌: “微生态”强调的是一个自循环、可持续的文化创新系统。我们不仅做展览,更通过论坛、评奖、游学、文创开发等多元内容,让艺术家、设计师、学者、商业机构、公众等不同角色在此碰撞、共创、共生。“共生平台”则是打破行业壁垒,让文化艺术与商业资源、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在此高效链接,相互赋能,最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共同体。

记者:您希望敦煌艺术集最终为公众带来怎样的价值?

彭文斌: 我们希望它超越一次性的文化消费,成为一场“可参与、可感知、可延续”的文化体验。让公众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参与者”和“传播者”。最终目标是让敦煌艺术不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成为一种浸润日常的美学方式、一种启发灵感的文化资源,甚至是一种代表东方智慧的生活态度。

将文化转化为年轻人熟悉的“语言”

记者:敦煌艺术集对“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什么新思路?

彭文斌: 我们不再单方面输出历史,而是搭建一个全球共创的舞台。邀请国际艺术家基于敦煌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我们不怕被解读,甚至被解构。通过他们的视角,敦煌故事能跨越文化壁垒,产生更具世界性的共鸣。这是一种“由我定义,邀你共创”的新叙事方式。

记者:项目如何吸引年轻人并让他们真正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彭文斌: 关键是将文化转化为他们熟悉的“语言”。我们运用当代语言、时尚玩法、潮流设计、电子音乐、社交媒体打卡等青年文化元素作为“糖衣”,包裹敦煌文化的“内核”。让他们先因为“酷”而来,再因为“美”而停留,最后因为“内涵”而热爱。

记者:项目如何实现“可持续性”,而非一届就结束?

彭文斌: 我们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三方面:1. 内容可持续:每年推出新主题(如2025“秘境·古卷”),形成系列IP;2. 生态可持续:通过竞赛、论坛持续发掘新人才、新项目,输送到产业中;3. 商业可持续:建立长期的IP授权、文创开发、游学合作机制,实现自我造血。

记者:未来是否有将“敦煌艺术集”模式复制到其他文化项目的计划?

彭文斌: 敦煌是一个完美的起点,但我们的方法论是可复制的。核心是“基因解码+跨界共生”的模式。未来我们可能应用于长城、三星堆、良渚等同样拥有深厚基因的文化IP,打造一个又一个“中国文化创新超级现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许晓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本能泡着喝的茶书,喝茶老饕招... 即便写下《茶经》的陆羽,也料想不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一本“茶书”在岭南诞生,而它竟然可以泡着喝。...
原创 关... 在三国中,关羽死后,刘备为自己的儿子刘禅选了一个美女来“保驾护航”,手段十分高明,可惜没过多久,连诸...
原创 关... 朔风凛冽,漫天飞雪,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 通往上庸的山间小道上,一行十余骑缓缓而盘...
原创 关... (小解说三国第十一期,之关羽因《隆中对》而死,刘备却无法责怪诸葛亮) 赤壁一战后,北方曹魏军事势力对...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这一位继秦始皇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开辟了大汉江山,这样以为传奇的人物竟然闹出一出天大的笑话...
李牧:驱匈奴千里,抗暴秦5年,... 李牧是个被大伙儿叫做“赵国保护伞”的大将军,每当北方的凶猛匈奴来犯,他总领着赵国的兵马一次次打退敌人...
原创 中... 第4位,白起让白起一战成名的是长平之战,白起让45万人被活埋坑杀,这让赵国极为震惊,差点亡国。多亏信...
【文博庆阳】赵倩:把庆阳文博故... “我身边的这件文物是我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彭阳’铜鼎,整体呈扁球形,子母口设计,深腹圆底,两侧附长...
原创 七... 自古以来人都有高低之分,一般高贵之人都有一种凌驾他人之上的感觉,往往瞧不起一些底层的小人物,但是小人...
原创 史...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简单明了的十二个字,概括了世间万物的规律。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