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湖北蕲春县蕲州镇的一个村民在田里挖水渠,一锄头下去“咣当”一声居然敲瘪了一件镶银紫砂壶!随后,他又捞到了第二件紫砂壶……
水田里怎么会有这些“古董玩意儿”? 随后,一座明代王妃墓被发现了!
村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可是心里笃定地下挖出的东西一定是“宝贝”!于是,便将两件紫砂壶拿回了家中……
无奈,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挖到宝贝的事情,还是在一次酒后无意间泄露了出来!
没多久,县里文管所的同志便追到了家里。在好一阵“苦口婆心”劝说之后,这个村民才拿出了两件茶壶。
文管所的人一看两件紫砂壶,都啧啧称奇!这样精致的东西,绝不可能是平民百姓所有的。于是,一场全面的探测开启了……
根据在村子周边的走访,大家听到了一些由来已久的传闻。就在村民挖到紫砂壶的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封土堆。而这个村子世代以来,都叫那个封土堆为“刘娘娘坟”!
相传曾经有一位宫里的刘娘娘,又一次从村子附近的一口井路过,失足掉进了井里!于是,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刘娘井”。
在考古这一行,合理地利用民间传说辅助研究是常有的事。结合这个“古怪”的传说,一支考古队伍进驻此地,进行探测。
这一探测不要紧,居然真的找到了古墓!
这座墓葬呈现出不规则的椭圆形,封土堆还残存0.6米到1.2米高度,封土下铺一层厚约40厘米—120厘米的白石灰和碎石片。墓坐东朝西,呈长方形,东西长5.1米、南北宽2.8米、通高2.35米。墓室全部用三合土夯筑,壁厚45厘米。
墓顶两边用青砖斜铺,中间用瓦堆成墓脊,但无墓门和墓道。棺室位于墓中央,四壁纵横各铺石板两层。
室内棺材保存完好,通长230厘米,高70厘米—80厘米。棺东头置一块方形地契碑,文字已全部脱落,仅余朱色残迹。棺内有已经腐朽的人骨架,头骨保存尚可。
墓室没有被盗掘,不过可能时间久远显得很破败!在棺椁之外,有已经腐朽的木箱痕迹,上面堆满了让大家惊讶无比的东西!
只见,金银首饰层层叠叠,金器之上还镶满了红、绿、蓝等各色宝石!虽然墓室光线昏暗,但是依然折射着五彩光芒!
最终,清理出的墓中随葬的金银器包括:
“金镶宝钿花鸾凤冠”—— 高6.9厘米、底径9.9厘米。中心处镶嵌一只大凤凰,下面贴口处一溜五只金镶宝小凤凰,其间皆以红、蓝宝石点缀,显得雍容华贵!
当看到这件凤冠的时候,现场考古专家已经可以判定,这座墓葬的主人是为女性,而且是亲王级别王妃……
随同凤冠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两支金凤簪。金凤簪长27.5厘米,凤口衔环,用以悬挂挑牌,足下祥云上镶嵌三颗红宝石。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金镶宝玎珰七事”做工无与伦比。这件金器长37厘米,金链上缀各项金饰件:桃花、梅花、菊花、方胜、葫芦、石榴、瓜、桃、荔枝等,末端饰双鱼缀。
这件东西的作用应该是悬垂于主人胸前,用于装饰之用。
如此高规格的女性金器饰物,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难道和当地的传说一致,这座墓葬的主人便是那位“刘娘娘”?
果然,考古队员在墓室中找到了一方墓志,里面记录下了墓主人的详细信息——传说是真实的,这里就是“刘娘娘坟”!
墓志记载,这位刘娘娘的身份果然是明朝亲王妃——明朝荆端王朱厚烇的次妃刘氏。
刘氏是蕲春千户刘胜的手下刘宪经的次女。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日被封为朱厚烇的次妃。
正当大家因为找到了墓主身份而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听有人喊了声:“不对啊!有问题!”
怎么?还有啥问题?原来,根据《明史》记载,荆端王朱厚烇去世于嘉靖三十二年,而这位刘娘娘被册封为次妃的时间居然是嘉靖三十八年?
换句话说,王爷已经死了六年之后,刘娘娘才被封为次妃!难道王爷死而复活?
不过,幸好这只是“虚惊一场”! 随后继续查阅史料,终究找到了真相:
原来,刘氏是“荆庄王载墭的生母,荆恭王翊钜的血亲祖母,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应荆王翊钜之请,孟氏进封为太妃,刘氏进封为次妃”。
看来,虽然是续弦的王妃,不过这位刘娘娘肚子很争气,生下了后来继承荆王爵位的儿子!自己则是“母凭子贵”,被儿子请愿晋封成了次妃!
四百多年后,刘娘娘坟被考古发掘,墓中陪伴她穿越时空的金银器依然光亮如新,可是世间早已物是人非,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