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剧目亮点抢先看!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9月见!
创始人
2025-08-28 18:34:36
0

作为备受瞩目的年度文化盛事,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于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该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将通过“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8场艺术展览、150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

其中,“艺汇湾区”剧目展演板块,经公开征集与专家评审,共遴选出35台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舞台艺术门类的优质剧目,共计104场演出。当中既有享誉全球的艺术经典、国内舞台的标杆之作,也有深植湾区文化土壤、彰显本土气质的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了大湾区艺术兼容并蓄的特质与蓬勃发展的活力。

国际名团经典巨作

顶级艺术盛宴星光荟萃

本届艺术节的国际剧目阵容堪称“星光璀璨”,多台享誉全球的经典作品重磅登陆大湾区,让观众无需远行便能感受世界顶级艺术的魅力。

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话剧《万尼亚舅舅》

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带来的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与《万尼亚舅舅》,作为俄罗斯文学巨匠的经典戏剧演绎版本,将以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人性探讨,展现俄罗斯戏剧的厚重底蕴。

芭蕾舞剧《天鹅湖》

英国著名编舞、导演马修·伯恩版本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则打破传统,以男性舞者出演天鹅的创新形式,重构经典IP,被视为现代芭蕾舞界里程碑式的作品。

歌剧《茶花女》

希腊国家歌剧院歌剧《茶花女》改编自文学家小仲马同名小说,是意大利歌剧泰斗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亦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

音乐剧《莫里哀》

法国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另辟蹊径,将说唱、都市音乐以及现代街舞等现代流行元素与古典戏剧题材相融合,生动地再现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传奇人生。

国内舞台标杆佳作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国内剧目方面,聚焦品质与口碑皆优的标杆佳作,多台曾获国家级奖项、引发观演热潮的作品集中亮相,用舞台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民族精神。

话剧《四世同堂》

国家话剧院带来的话剧《四世同堂》,改编自老舍的同名经典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祁、冠、钱三家人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展现普通民众的家国情怀。

民族舞剧《孔子》

大型民族舞剧《孔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并演出,以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为背景,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精妙舞蹈编排,展示了在艺术上提出“尽善尽美”最高理想的孔子一生。

话剧《主角》

此外,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主角》以忆秦娥的人生起伏为情节线索,叙述几代秦腔人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境遇。

越剧《红楼梦》

上海越剧院带来的越剧《红楼梦》则是对原著的经典演绎,婉转的越剧唱腔搭配细腻的身段表演,将宝黛爱情的凄美与封建家族的衰落演绎得淋漓尽致。首演于1958年,至今仍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累积票房最多的戏曲剧目之一。

湾区故事精品力作

立足本土特色的国际化探索

在湾区剧目方面,多台作品立足本土故事,融合全球视野,以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述湾区故事,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活力与创新精神,彰显这片土地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

粤剧《红头巾》

广东粤剧院粤剧《红头巾》以20世纪30年代广东佛山三水妇女在新加坡建筑工地的奋斗故事为原型,生动刻画了“红头巾”们漂洋过海、离乡背井,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该剧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和现代舞美技术,让本土题材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展现粤剧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舞剧《咏春》

深圳歌剧舞剧院《咏春》以独特的“双非遗”题材,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融合,展现了舞蹈与武术精神的碰撞,塑造了以“叶师父”为代表的武学英雄形象和半个世纪后电影《咏春》摄制组团队怀抱梦想、追梦英雄的普通奋斗者形象,以当代视角诠释英雄精神。

音乐剧《喜欢你》

《喜欢你》是由南方歌舞团推出的原创音乐剧,巧妙地将潮汕文化瑰宝——英歌舞元素与现代音乐剧形式相融合,这一承载着潮汕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祈愿的“中国战舞”,在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粤语话剧《Skylight天色》

来自港澳地区的剧目同样亮点十足,为湾区观众呈现港澳艺术的独特魅力。粤语话剧《Skylight天色》由香港戏剧界知名导演司徒慧焯执导,谢君豪、王菀之等全香港班底实力打造,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与现实题材视角,展现当代都市人的情感与困境。

话剧《二月廿九》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出品的《二月廿九》由澳门知名剧作家李宇樑于1993年创作,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出空巢老人缺少亲情温暖而内心孤寂、生活凄清的生存状态,30年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口碑载道,历演不衰。

文化盛事专家畅谈

凸显“精准化、多元化、标杆化”特点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关注到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对戏曲门类的剧目安排,认为其体现出新创剧目多元融合的魅力,并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文化优势,真正成为汇聚全国精品、促进南北交流的戏曲盛事。“不仅本地院团推出重磅新作,更吸引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高水平院团携代表作参演。通过此类跨地域、跨剧种的深度交流,我们既‘引进来’优秀剧目丰富本地文艺生态,也推动粤剧等岭南戏曲‘走出去’,实现湾区艺术更大范围的传播与认同。”

此外,曾小敏还特别关注到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的小剧场实践——其灵活的形式与多元的创作形式,尤其贴近年轻观众群体,成为戏曲创新的“试验田”。“随着新创剧目在题材、叙事、音乐及舞美等方面不断突破、跨界融合,戏曲正在拓展其表达疆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这门艺术焕发的新生活力。”

纵观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整体剧目安排,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对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此次剧目体现出“精准化、多元化、标杆化”特点。精准化在于紧扣大湾区文化交融定位,国际剧目引入能带来全球艺术视野,国内剧目则侧重挖掘地域文化与时代共鸣;多元化覆盖音乐、舞蹈、戏曲、话剧等全艺术类型,且突破传统门类的跨界演出,适配不同受众审美;标杆化体现在名家名作与优质原创并存,既有戏曲名家经典,也有受年轻人热捧的口碑作品,确保艺术品质“上有高峰、下有高原”,为湾区舞台艺术树立创作与审美双重标杆,推动行业整体水准提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商... 商周金文释读:曾伯作西宫爵时代:西周早期。出土:2013年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M107出土。著...
原创 一... 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
【尘封档案】揭秘明代漕运船工的... 在波涛汹涌的运河上,一支庞大的船队缓缓前行。这些船只满载着南方的粮食,目的地是北方的京城。而那些在船...
原创 清... 清朝的皇陵主要是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三陵指的是清永陵、清福陵和清昭陵。当时的满清还没有入...
原创 溥... 历史上虽然有很多昏君,但是即使是昏君,他们的文化程度还是很高的。末代皇帝溥仪亦是如此,而且他精通满文...
资本的江南:萌芽不主义——从江... 刘刚/文 近代化的江南与荷兰比较 明清时期,与“东方全球主义”的江南并世而立的,还有两个“西方全球...
原创 内... 01 满清都打进来了,南明的君臣们还在内讧,几个皇帝忙着内讧,臣子们更没有闲着,相互攻击,一天都没停...
原创 到... 中日关系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交流密切。然而,从明朝开始,日...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新京报讯 据水利部消息,近日,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由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原创 凌... 自古以来出身草根的皇帝对功臣都会产生忌惮,例如刘邦和朱元璋,一手将功臣一个接一个送进了鬼门关,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