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石窟的神韵藏在这场摄影艺术展里
创始人
2025-08-25 18:33:27
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亚飞 实习生 付燕妮

晨光漫入石窟,佛像抬眸似接朝露;午阳直射,佛像垂手似承暖意;夕阳斜切,佛像侧首似送余晖……光影流转间,石窟佛像尽显遗韵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如今,一场以石窟为主题的展览,正以影像为桥梁,践行着这份嘱托。

8月25日,“丝绸之路·黄河: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120余幅摄影作品,通过光影效果,生动呈现了巩县石窟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底蕴,让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礼佛图 张欣伟 摄影

巩县石窟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9千米的大力山南麓。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形成石窟群。有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碑刻题记256方、佛像7743尊。

虽不及四大名窟声名远扬,但巩县石窟却以它沉静而坚韧的方式,守护着一处国内仅存的珍宝——“帝后礼佛图”。

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袁蓉荪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座石窟里藏着我国现存唯一的‘帝后礼佛图’,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绝对不输任何一座知名石窟。”正是这份独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人走近它、记录它、传播它。

飞天(五窟藻井局部) 王向阳 摄影

五窟外壁千佛龛 邵保华 摄影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巩县石窟摄影展重点作者王向阳,就是其中之一。他从2023年起,带领一支平均年龄超过55岁的摄影团队,一次次走进巩县石窟。两年时间里,他们反复构思、等待光线、调整角度,按下了超过五万次快门。

“有时候为了捕捉一束恰到好处的自然光,我们要从清晨守到日落。”王向阳说,正是这种近乎执着的坚持,让这批摄影作品不仅清晰还原了石窟造像的细节,更传递出时间沉淀下的宁静与庄严。

用镜头“摹画”石窟,既是一场光与影的致敬,也是一次人与历史的对话。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鲁豫认为,这次展览至少实现了三层意义:首先是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巩县石窟的艺术价值;其次,这些高质量的图像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最后,通过影像的传播,一段容易被忽略的文化记忆被重新激活,走入大众视野。“它让石窟艺术以一种亲切、生动的方式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石窟之美从不是张扬的,它没有喧哗的表达,却让每一尊佛、每一幅图、每一刻光的流动,都变成可以久久回味的故事。

11月18日前,不妨抽个时间,去郑州博物馆里走一走——在那里,光影中的巩县石窟正静静等着与你相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在近日热播剧《梦华录》伊始,男主以“皇城司指挥使”的身份闪亮登场,赴江南探查“谶语”一案,并与女主相...
原创 卧... 话说吴王阖闾在孙武子、伍子胥这些能臣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对楚国的灭国之战,暂且不论楚昭王君臣有多么昏...
原创 西... 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是这个朝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比如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高祖刘邦,还有明朝的明太祖朱元...
原创 韩... 说起汉朝年间的名将,你一定会想到韩信将军,韩信的一生非常传奇,尤其是在他指挥作战方面,多次以少胜多,...
九鼎: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你在哪... 鼎最初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中之食称“鼎膳”,列鼎而食称“鼎食”,指的是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一边击打...
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与当地女子... 《——【·前言·】——》 苏武,一个家喻户晓的忠臣,十九年身陷匈奴,忍辱负重,坚守信念。可在这段孤独...
原创 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军方出版了一本《韩国战争史》作为...
原创 杨... 宇文泰病亡,宇文护继掌大权建立北周,十六岁的杨坚和十四岁的独孤伽罗终于迎来大婚,欢迎收看本期视频。 ...
两会声音|何伟志委员:复建修缮... 红色文化是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底色,红色革命遗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省政协委员何...
原创 蜀... 文/纪布 三国后期,三分归统的大势已然成定局,刘备兵败夷陵没多久就因病逝世,昔日打下的蜀汉重担也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