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选送节目《山上的花》参演现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武汉报道
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汇演(声乐类)舞台上,有一首暖心的阿卡贝拉歌曲《山上的花》。
“是花儿呀,勇敢绽放,心里有爱向着光芒……”歌词简单,但匹配上和谐的旋律,动人心弦,最终摘下特等奖。
“这首歌是献给孤独症儿童的,是由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方毅作词、福建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人王宇航作曲,我们再改编,以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进行演绎,我们想告诉大家,花儿终会开。”“看到”组合队长黄延平在介绍这首歌曲时说。
中国首支阿卡贝拉盲人合唱团
“看到”组合组建于2009年,是一支由盲人按摩师、盲人电脑培训师、盲人钢琴调律师、盲人音乐人、盲人大学生等组成的视障艺术团体。
“我们因为热爱唱歌而走到了一起”,黄延平说,组合的名字包含着他们的憧憬,希望通过音乐“看到”世界,也希望借音乐,让更多人看到视障群体。
为了在台上完美呈现,他们在台下日复一日“事倍功半”的演练,坚持在工作之余排练,一周三次、每次4小时,
每个人需要发什么音才会更好听?这个音要持续多久才会更协调?盲人合唱团的练习本身存在一定难度,而阿卡贝拉歌曲的排练更费心费力。黄延平说,在排练之前,他要根据每个成员不同的音色与音域分配各个部分,歌词的部分配完之后,还需要加入不同的人声伴奏,这是一个很费时的环节。
“这条路,真的没那么好走。”组合成员陈金灿告诉记者,一开始除了看不到歌词和旋律,记歌词和曲也是一大挑战,所有的问题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不断磨合,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几乎每天都在与绝望斗争,但我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黄延平回忆起刚开始学习音乐制作的情景时说。
经过多年积累,“看到”组合也不断被看见,被认可。现在他们的歌单库达到400余首。组合内的成员也各有“神通”,能编曲、会写词,可以演奏各类乐器。2024年8月,台湾歌手沈怡君和“看到”组合一同演出后,深受触动,在返回台湾的飞机上便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因为爱》,并交给“看到”组合谱曲。
做特殊艺术的先行者
经过16年发展,“看到”组合已经相对成熟,有出圈作品,在特殊艺术汇演的舞台上,也多次获奖。提起中国第一支阿卡贝拉合唱团,很多人第一时间就关联到“看到”组合。
“看到”组合似乎一直是特殊艺术上的先行者:网络直播兴起后,组合就开始抖音直播,目前粉丝近20万,短视频总浏览量超1亿次。各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艺人公开招募增多后,组合开始在福州著名景点进行街头表演,渐渐地成为有福之州街头文化的一张名片。
下一个想要开拓的领域在哪里?
记者把这个问题抛向黄延平后,他说,作为全国首支阿卡贝拉合唱团,“看到”组合没有更多限制,但是也没有更多可参照的对象,只能是一直不断摸索前行,不放过任何机会,主动增加曝光量,参加各类活动。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打击,但我们要主动用音符创造一方舞台,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激情)!”队长黄延平感慨地说。
“看到”组合路演照片
此次获奖后,他们的野心似乎更大,不仅想增加自己团队的曝光量,还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业向前走。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也想试着推动盲人文艺事业往职业化方向发展。职业是多元化的,盲人可以做的不只是按摩,‘你在哪家店做按摩’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选择。”朱伟贤说。
“我们希望为残疾人艺术就业开辟一条可行的路,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但一定要有人做先行者。”黄延平说。
“我们的队长黄延平,一开始从事的就是按摩工作,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后,他就专心在音乐行业深耕,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在福州音乐圈内也是小有名气的。”朱伟贤和《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看到”组合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参考,来激励更多后辈演员加入音乐行业。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再下沉,让更多年轻的演员上来。”在全国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结果出来前,谈到是否期待团队再次获奖,黄延平直言乐队也在观察,“近几年,特殊教育学校优势不断突出,培养了很多好苗子,从事特殊艺术的演员整体偏年轻化发展。我们也希望能够在特教学校、大学里挖掘‘看到’组合新成员,持续性补充新鲜血液。”
这一届艺术汇演结束后,黄延平最希望的是,有年轻人看到他们的表演,产生加入组合的想法和意愿。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