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赖少其诞辰110周年。8月19日,“造化为我——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
该展览是近年来赖少其研究领域的一次重磅展现,围绕赖少其在山水画方面学习、成长与蜕变的四个重要阶段展开。为剖析赖少其与古今山水画大师的艺术源流,特设“对话组”,精选从明末清初到当代53位艺术家创作的131件作品。
“赖少其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微缩的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史,希望以展览为契机,探讨我们当代艺术家如何去立足于传统根基,吸收外来艺术养分,探讨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说。
“六边形战士”的艺术蜕变
赖少其的人生堪称一部20世纪中国艺术的“跨界传奇”。他不仅是国画家、版画家,更是诗人、篆刻家、话剧创作者,被艺术界誉为“左手握刀、右手执笔”的“六边形战士”。
1915年,赖少其出生于广东普宁。1932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系,受教于胡根天、关良、李桦等名家。1934年参加“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投身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在新四军中主编《抗敌画报》,甚至将“皖南事变”被捕后的狱中经历写成话剧《集中营里的斗争》,让艺术成为精神战旗。
20世纪50年代,已在版画界成名已久的他突然转向中国画,遵循黄宾虹“师古人兼师造化”的学术路径,潜心研习传统书画。1986年,71岁的他回广州定居,决意实行“丙寅变法”,扬弃其成熟画风,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水墨融合,如《孤云与归鸟》《九龙在望》《日出》等。即便罹患帕金森综合征,80岁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艺术亦进入“大象无形”的境界。
赖少其的艺术历程是20世纪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他年轻时受现代主义影响,中年潜心研习传统书画,晚年锐意变法,主动扬弃成熟风格,探索更自由的艺术境界。
“我师造化,造化为我”
展厅内,明末清初书画家程邃的《溪山无尽图卷》描绘了溪边苍劲山林与奇石,墨染层次丰富,构图雄浑,草木华滋。同一展墙并置赖少其1963年临摹《溪山无尽图卷》之作,形成“对话组”。谢稚柳曾评价其临摹深得古人笔墨精髓,“几可乱真”,可见其深研传统的功力。
展览请来程正揆、萧云从、程邃、龚贤、梅清等古代山水大师作品,以及黄宾虹、胡佩衡、钱瘦铁、黄君璧、张大千、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林风眠等现当代山水名家作品,让观众在艺术对话中感受赖少其“尊古不复古”的艺术沿革。
黄宾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真知灼见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对赖少其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向黄宾虹虚心求教外,他还与林风眠、唐云、傅抱石、谢稚柳等众多华东地区名家交流艺事。
然而,赖少其并未止步于效法古人。他将写生观察和传统笔墨融会贯通,提出“我师造化,造化为我”——即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但不应作自然的奴隶,“自然应为我所用,不仅写眼之所见,更重要的是写心灵之所想”。
赖少其之女赖晓峰回忆道:“父亲常说必须要扎根传统,更要与时俱进。从新兴木刻运动到传统书画深耕,再到晚年的‘丙寅变法’,赖少其始终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
经过三十余年的刻苦钻研,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赖少其的山水画风终于大成。因其作品多以黄山为题材,深得黄山神韵,被美术界誉为“新黄山画派”领军人。
“他的一生都在进行艺术革命”
赖少其的艺术嬗变,既体现他对传统艺术的理性认识与创造性转化,也彰显其对多元艺术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
1986 年赖少其回广州定居后,决意实行“丙寅变法”。这次变法的外因正如他所言:“我已回到老家,家乡变了,我的画也应该变。”而内因则源于他对艺术本体的持续思考与探索。他始终认为“写虚,才能集中与夸张,是艺术,是目的”,艺术终极追求在于创造融入自我感受的“心象”。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者李伟铭认为,赖少其晚年的艺术嬗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存在其艺术创作生涯中。赖少其晚年因病痛折磨需要在旁人协助下进行创作,由此带来的笔不达意,或许造就了一种“奇迹”。
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他突破水墨本位,转向色彩、构成、肌理等多种语言的探索;也打破流派界限,不拘一格地汲取东西方艺术养分。题材方面,他不仅描绘自然山水,也创作不少表现都市景观和生活的作品,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这时期,他的每一幅画都如同一次艺术历险,充满实验性。
晚年的赖少其深受疾病折磨,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停止创作。他让家人准备好绘画工具颜料,用尚未完全病痹的手在小画板上作画。受身体状况制约,他这一阶段的作品比以往更简约、抽象、变形。作品时而墨彩混沌一片,时而奇拙的墨线与色彩交织,深沉凝重,单纯浓烈。
“赖少其先生一生都在进行艺术革命,他在80岁以后病痛缠身,手臂经常因为颤抖,难以握笔,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痴狂去驾驭笔墨。他将黄山的奇松与皖南的烟雨,用一生的赤诚和沧桑浓缩于笔端,成就了自己艺术的最高峰。”林蓝表示,他用生命的火光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从来不会被肉体所局限,只会在坚持的执着中愈发璀璨。
文|记者 梁善茵 李娇娇 朱绍杰
视频|记者 梁善茵 李娇娇 周敬雅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