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老于
The Host
主人Momo和父母、小女儿以及先生老于一家人在户外花园里。Momo(右二)是高定女装设计师品牌“YOUWEI 有尾”的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早年曾经学习绘画,后来创立了一家成功的连锁时装买手店,再后来回归时装设计,创立了现在的品牌。她与同为艺术背景出身的先生老于(右一)一起为家人打造了这座三代人共同居住的理想归宿,一个脱胎于极致理性中的浪漫乐园。
充满艺术气息的前厅区域。
缓缓推开别墅一侧的黑色房门,展现在眼前的是白色肋拱拱顶与黑色拱形门洞的组合,一件Carlo Scarpa极具建筑感的中古洞石圆桌成为视线的焦点,与墙上当代艺术家陈彧君肆意泼洒的“生长”系列油画并置。整个空间的艺术调性由此延续下去,寓意丰饶而充满生命力,正如这个家带给人的强烈感受——它也是一件随着时间不断生长、不断充盈人生故事的作品。
屋主Momo与先生老于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热爱浪漫、一个崇尚理性,三十年来,他们在彼此的对照中找到平衡,也在艺术的共鸣中构建出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夫妻二人携手打造的这座理想居所兼容了三代人的居住喜好,也正是他们生活方式的自然表达。
主客厅,白色肋拱拱顶下,蚕丝吊灯来自Flos,旁边墙面上是整块切割的大面积黑色花岗岩作为装饰,蛇形沙发来自De Sede。意大利1960年代中古树瘤贴面茶几来自Ply Pool,茶几上的抽象艺术大理石雕塑出自SHENMU设计,来自dontouch。G21落地灯出自Pierre Guariche设计,来自Maison Wave。木板凳出自Pierre Chapo设计,来自Maison Wave。中古Hyaline躺椅出自Fabio Lenci设计,来自Maison Wave。小边几出自Gaetano Pesce设计。对页 中古洞石餐桌出自Carlo Scarpa设计,来自Maison Wave,抽象艺术大理石雕塑出自SHENMU,来自dontouch,墙上挂着艺术家陈彧君肆意泼洒的“生长”系列油画,吊灯来自Gubi。
主客厅以黑白为主色调,推开窗户便能看到花园,老于对花园进行了重新梳理,整个花园宽阔舒适,洋溢着悠闲自在的南欧情调,成为客厅窗外的重要景色。在这个具有艺术底色的建筑框架里,空间如画布般展开,典雅的穹顶与新构造的弧形墙体交织,营造出艺廊般的氛围。空间中的白色弧墙富有雕塑感,柚木在柜体和墙体的大面积使用也凸显出雕塑般的材质感和体块感,整块切割的大面积黑色花岗岩甚至直接如艺术品般点缀在挑高的空间中。
主客厅一侧的活动空间,
大面积的模块化柚木材质用于墙面、柜体和天花板,
与中古经典设计共处一室,今夕观照,彼此辉映。
这里也是Momo的父母最喜欢的区域,
可以直接透过窗户欣赏花园的四季变换。
房子的空间改造由老于一手操办,软装则由Momo邀请他们的好友王宸共同协助完成。王宸是中古家居集合品牌dontouch的主理人,基于Momo对于时间感与老物件的钟爱,他为这座大宅挑选的家具主要为中古现代主义代表设计,也融入部分Art Deco作品,与夫妇俩收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相结合,打造出整体上极具艺术格调的室内氛围,同时穿插些许跳脱感,贴合Momo自由挥洒的不羁个性。
花园里有一方露天泳池,天气好的时候,一家人喜欢在此放松。
Momo笑着说起对这座房子的第一印象,她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它。改造时,他们保留了建筑原有的优雅欧式结构,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空间,把原本阴暗压抑的房子变得焕然一新,通透而舒适,成为夫妇二人、两个女儿和Momo父母这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每位家庭成员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在天地。
老于将泳池一旁原本是凉亭区域的空间改造为他的私人休息室兼会客厅,可以望见户外花园和泳池。休息室的中古皮沙发出自Alberto Rosselli 设计,来自Maison Wave,墙柜上中古雕塑摆件来自dontouch,茶几上中古台灯出自Fumio Shimizu设计,来自Maison Wave。意大利中古茶几出自Bernard Vuarnesson设计。意大利NEMO产悬臂灯来自Maison Wave,吊灯为Flos经典款。对页 位于主客厅旁边的小休息厅,具有Art Deco风情,中古平衡吊顶灯出自Gianfranco Frattini设计,来自dontouch。中古高背椅出自Mackintosh设计。意大利中古组合茶几由Jean-Claude Marhet设计,来自Habiter。
Momo带我们沿着旋转楼梯来到地下一层,随即松弛地坐在休息区的地毯上,她流露出不加掩饰的浪漫随性,一双梦幻的大眼睛望着玻璃落地窗外的下沉式庭院,柔和的天光洒落在一棵海岛栀子树的白色花瓣上。“那时候,花园看起来郁郁葱葱,有点儿神秘,房子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时间感,仿佛蕴藏着许多故事。”
地下一层休息区,中古梯田沙发出自De Sede设计,来自Maison Wave。中古马毛座椅出自Cassina,来自dontouch。中古LC4皮质躺椅出自Cassina,来自Maison Wave。中古CP1 黑色壁灯出自 Charlotte Perriand 设计,来自Maison Wave。墙上摄影作品《游戏》出自摄影师徐晓伟,大幅绘画作品出自艺术家陈彧君。对页 1&2 Momo在家中的私人工作间,位于地下一层,衣架上挂着她新系列的胚衣,墙上的抽象绘画出自艺术家陈彧凡。中古绘图桌来自荷兰品牌Ahrend。书桌组合柜出自Cees Braakmam设计、铝制郁金香椅出自Pierre Guariche设计、Lemon Sole躺椅出自Kwok Hoi Chan设计,均为中古,来自Maison Wave。法国中古铝制折叠杂志架来自dontouch。意大利中古组合墙柜来自Habiter。意大利中古写字桌系统来自coznap。
这座房子的原始布局很不理想,太多封闭式房间和实体墙隔断,导致整个室内采光很差,通风也不佳,住起来压抑,更谈不上美观。改造时,老于重新规划空间,尽可能打掉不必要的墙体,增加落地玻璃窗和自动化天窗,用多种方式将室内朝向室外打开,让空间变得更开阔,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结也更有机,更流动。
地下一层的Spa泡池与外面的更衣室中,
原本封闭的墙体也被打开了,自然天光洒入内部,
午后时分尤其惬意,营造出度假的氛围。
更衣室台面上的中古日本回流陶瓷花器和
中古整木雕非洲凳均来自dontouch。
前面提到的下沉式庭院,原本根本不存在,它之前是一座楼梯所在地,其室内由几个封闭的房间构成,“简直是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改造完成之后,地下室依然清净,但变得通透又舒适,成为Momo最喜欢待的地方之一。老于将功能性楼梯改到了侧面,将这片室外空间重新利用,打造为一个有些禅意的小庭院,室内设置观景休闲区,与室外通过落地玻璃门相连,两侧房间被打造为二人工作室,透过玻璃门共享一片花园。
地下一层与休息室相连的室外下沉式庭院。
庭院所在地原本是楼梯所在地,
室内则由几个封闭的房间构成,
非常阴暗。改造完成之后,
地下室依然清净,但变得通透又舒适。
图书室位于地下一层采光最暗的中部,老于让它呈现开放状态,享有来自侧面的自然光的同时,他特意在天花板上也开了一扇天窗。天窗的手法在地下室的客房、位于一层的女儿的卧室等空间也都有采用。最特别的天窗要数位于整个住宅顶部的那一扇,悬在漂亮的黑色旋转楼梯上方,楼梯因此永远不会隐没于黑暗,而且从上往下看楼梯时,感觉像在欣赏一件海螺形状的艺术装置。
Momo的卧室中,
有一个分割出的阁楼作为储藏室,
配了一架具有仪式感的旋转楼梯。
卧室整体同样延续着黑与白的色调以及弧形元素的运用。
改造的过程中,夫妻二人将这座住宅本身拥有的极佳优势——面积多达1600平方米的室外花园——全方位引入室内,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不管是主要房间还是次要房间,几乎每个空间都能享受到美丽的花园景致,或者至少可以通过开启天窗感受到天光的自然流转——最终,老于用他极度理性细致的规划,实现了太太Momo所向往的诗情画意的浪漫之境。
即使是现在,Momo依然保持着略带叛逆的性格。
她在家中的私人工作间位于地下一层下沉式庭院的一侧,
里头珍藏着她不同阶段的人生记忆。
Momo早年曾经学习绘画,后来创立了一家成功的连锁时装买手店,再后来回归时装设计,创立了高定设计师女装品牌“YOUWEI 有尾”。她的工作室中珍藏着不同阶段的人生记忆:小时候拉的手风琴,大学时做的艺术装置,喜欢的当代艺术家陈彧凡的抽象画,品牌新一季的服装胚衣……陈列丰富,个性十足。
与之隔院相望的,是老于的书房,色调统一的中古桌椅、柜子和沙发,简简单单排开,几乎没什么装饰,彰显着他自诩理性的个性。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自高中时代起就是恋人。他曾想把她改造成贤妻良母,后来却被叛逆的她带偏,成为她最忠实的支持者,如今两个人已携手走过三十年时光。
Momo私人工作间与桌面细节,黑与白的碰撞瞬间。
“回头想来,我觉得我每个时间段的家都是当时最适合我的家。不管是过去租一室户,还是住毛坯房,我和老于都会利用身边各种触手可及的东西,去街上捡东西,去旧货市场淘东西,去影视批发基地买布……像小鸟衔食一样,把家打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没钱的时候‘捡破烂’,有钱的时候买一点,都挺好。”Momo笑了笑,“我是那种永远活在当下的人,没办法为了未来而牺牲当下,我想要的诗与远方就在当下。”
现在,Momo和老于的人生进入到物质和精神都相对丰腴的中年阶段,这座宅子于是成为他们为自己和家人打造的理想归宿。对于Momo和老于来说,理想的生活从来不在远方,它就藏在每个用心的当下里。
摄影丨朱海
造型丨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