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保太监”郑和:7次前往西方,带给大明的却是财政负担
创始人
2025-08-19 10:03:30
0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旗号挑起了“靖难之役”,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段激动人心的篇章。建文帝启用李景隆统领北伐大军,但由于洪武时期功臣的清洗,明朝内部武将相形见绌,面对燕王朱棣的强大势力,显得力不从心。朱棣仅用四年就成功消灭了明军主力,攻占应天府,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登基为永乐大帝。

在朱棣夺位后,寻找建文帝成为朝廷的首要任务。这时,三保太监郑和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朱棣派遣亲信进行全国搜寻,为了确保搜寻者的忠诚,永乐帝修改了宦官不能干政的规定,设立了以太监主导的特务机构——东厂。郑和,曾是燕王府太监总管,成为东厂厂公,展现出非凡的文武才能。

公元1405年,郑和被任命为西洋正使太监,率领船队出使海外。此次航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建文帝下落,二是显露大明国威,扬名海外。郑和之所以成为西洋正使太监,除了其出色的军事和外交能力,还因为他的宗教背景,既是回民又改信佛教,有助于开展外交活动。

然而,首次西洋之旅并不顺利。在途经爪哇国时,爪哇内战使得郑和船队遭受了误伤。郑和决定通过谈判解决,展现出其外交智慧。在爪哇国之后,郑和船队来到马六甲海峡处的三佛齐王国旧港。这里,郑和面临了对付猖獗海盗陈祖义的困境。郑和采取谈判方式,试图纳入陈祖义的海盗为大明的一部分。然而,陈祖义在郑和巧妙计谋下被歼灭,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畅通。

七次西洋之旅,郑和带回了大量的珍宝和各地宗教经典,传播了大明国威。然而,这也为大明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引起了朝中各路重臣的不满。随着明成祖去世,明宣宗继位,北方瓦剌民族南下袭扰,大明的战略重心由开拓转向戍边,航海运动被叫停,海禁政策实施。这对中国航海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先进的航海技术在世界舞台上失去了竞争力。

郑和七次西洋之旅,虽然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但也促成了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错失了继续探索海洋的机会。这一决策在后来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遗憾,尤其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航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因海禁而放弃了对海洋的争夺。这一时期的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稳定了财政情况,但也让世界第一大国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权,为后来的殖民运动埋下了隐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将赴华 柬媒: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将赴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 据《柬中时报》18日报道及柬埔寨外交部网站消息,柬埔寨...
原创 清... 综述 封建王朝最重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文化是礼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就主张“克己复礼”,目的就是通...
原创 大... 1888年,李鸿章背负国家使命,远渡重洋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 在合约签订期间,李鸿章看着各国在出席仪...
原创 左... 在历史长河中,满清入关后一直对汉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生怕有一天自己会被汉人推翻。然而,到了晚清时期,...
原创 1... #头条创作挑战赛#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和明朝一样,闭关锁国成为常态,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
原创 满... 满清入关时满打满算只有十余万八旗军,其中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占了一半,也就是说,满清入主中原时真正的满...
原创 清... 清朝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因为这个朝代在晚年带给了中国太多的伤痛,然而毕竟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古代的繁...
原创 杨... 说起满清,也许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就是愚昧和颟顸,或是落后与屈辱。但细细考虑的话,其实其中另有玄机。清...
原创 这... 孙太夫人讳慕贞赞 文/黄仕隐 当革命之世,而起革命之人,以生革命之变,乃有革命之悲,藉革命之忍,卒...
原创 顺...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而封建制度下的中国更是经历了多朝代的封建王朝。其中,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