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10日,曲靖市科技馆开展“出陶计划——探索陶艺与科技的碰撞”陶艺研学活动。活动中以“溯源传统、科技赋能、创意表达”为主线,通过陶艺历史科普、实验探究、动手创作等多元环节,让20多名学生沉浸式感受陶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回溯千年:从泥土到文明的陶艺史话
活动开篇8月6日上午,科技馆教师以“陶器与人类文明”为主题,通过图文史料、曲靖本地潦浒陶的展示,系统梳理了陶艺的发展脉络。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糙陶片到唐宋时期的精美瓷器,从曲靖本土特色的越州窑工艺到不同地域陶艺的风格差异,生动讲解了陶器如何从实用器皿演变为文化载体,让参与者深刻理解“泥土经过火的淬炼,成为文明的见证”这一历史内涵。
动手创作:传统技法与创意表达的结合
下午陶艺制作环节,学生们体验了拉坯、捏塑等传统技法。孩子们围坐在陶艺轮盘旁,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陶土置于旋转的轮盘上,双手配合塑造出杯、碗、罐等基础器型,感受泥土在手中逐渐成型的乐趣。
科学探秘:土与火的实验课堂
8月9日教师准备了红、黄、白三种不同质地的陶土样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通过观察颜色、触摸质感、加水揉捏等方式,对比不同陶土的可塑性差异,直观理解“为何不同地区的陶土能烧制出不同色泽的陶器”。
釉彩实验同样人气高涨。教师运用实物从酸、中性、碱三大类来带领学生们认识釉料的原料成分。教师提前准备了试片让学生们观察高温烧制后的颜色变化,原本透明的釉料经“高温”后呈现出翠绿、赭红等色彩,让孩子们惊叹于化学变化的奇妙,也明白了传统“窑变”背后的科学原理。实验后教师带领大家给自己的作品上釉,待晾干后烧制成品。
科技赋能:陶瓷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
活动最后一天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与多媒体讲解,呈现陶瓷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航天飞机的耐高温陶瓷瓦片,到智能手机里的陶瓷电子元件,再到医疗领域的生物陶瓷植入体等,这些案例让大家意识到,看似传统的陶瓷,早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材料。
彩绘点睛:赋予作品独特灵魂
活动最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自己制作的陶坯和瓷盘上进行彩绘创作。有的勾勒出家乡的自然风光;有的融入科幻元素;还有的将实验中观察到的釉色变化转化为绘画灵感,让科学与艺术在作品中碰撞出火花。
曲靖市科技馆的“出陶计划”不仅传授一门手艺,更是在年轻一代心中埋下文化自信与科学探索的种子。
通讯员:聂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