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月17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在本次世运会不断亮相的物资中,一款由竹子编织而成的运动员奖牌包装盒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该奖牌盒的制作手法,源自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用竹子织就“方圆周正”之形,守护奖牌璀璨,旨在让“四川技艺”成为传递东方美学与体育精神的独特载体。而该奖牌盒的制作团队,由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青神县云华竹旅董事长陈云华领衔。
今年2月,一个消息让陈云华和他的团队兴奋不已。成都世运会奖牌设计主创团队联系到他,表示希望采用青神竹编工艺来展现成都世运会奖牌包装盒的独特设计理念。
“我们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意识到责任重大。”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任务,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副院长、青神县云华竹旅总经理陈岚表示,青神竹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他们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绝佳平台。在陈云华看来,每一个奖牌盒都将送达全球顶尖运动员手中,它不仅是奖牌的容器,更是中国非遗文化与体育精神完美融合的象征,“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陈岚指导团队成员编制奖牌盒
在制作过程中,陈云华带领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的多位教师和团队成员,将青神竹编的众多传统纹样与精湛技法巧妙融入奖牌盒的设计之中。
“我们在试样阶段反复推敲,力求将青神竹编的古朴典雅之美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运动员。”陈岚介绍道,最终,奖牌盒盒身采用象征规则与秩序的平纹编制法,线条规整流畅,彰显出严谨的工匠精神;顶盖则运用代表天地六合的六角孔编法,通过巧妙的几何重构,为传统纹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同时,点缀以清新的竹绿跳色,如同锦江春色般灵动,与世运会的青春活力与蓬勃朝气相得益彰。
制作过程中,团队老师们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从选材开始,每一根竹篾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粗细均匀、质地坚韧。在编织环节,对于竹篾的宽度、编织顺序、穿花方法等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力求分毫不差。陈云华表示,“正是这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严苛把控,才使得每一个竹编奖牌盒都成为了精美的艺术品。”
而除了工艺,制作速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安排,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2000多个竹编奖牌盒的制作。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迅速组织师生及青神当地的竹编能手,组建了一支高效精锐的制作团队。采用公司+学院+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了强大合力。最终,2000多个竹编奖牌盒如期完工,顺利抵蓉。
在世运会赛场上,这些精美的竹编奖牌盒将随同奖牌一起,颁发给世界各国运动员。当运动员们手捧这独具东方韵味的奖牌盒时,相信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青神竹编的细腻质感与深厚文化底蕴,更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是在国际竹藤中心、眉山市和青神县,以及竹产业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建的特色产业学院,正式成立于2024年。
目前,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竹产业学院拥有由多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行业专家领衔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具备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旨在培养竹产业链发展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青神竹编”等竹艺类手工艺传承人群体。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