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老李最近常在茶桌前叹气 —— 去年花五十万收的那幅 “傅抱石山水”,经行家一看竟是高仿品,画轴里还藏着现代塑料绳,这才知栽了跟头。字画市场水深,仿品骗局花样翻新,不少藏家轻则破财,重则错过真正的珍品。作为扎根行业多年的老字号,北京丰宝斋见过太多类似的故事,今天就来揭穿那些常见的仿品套路,聊聊如何让回收交易更安心。
这些仿品骗局,藏家最容易踩坑
“捡漏” 噱头背后的陷阱最是诱人。有些贩子在古玩市场支个小摊,指着一幅泛黄的字画说:“老家拆迁挖出来的,不懂行,给点钱就卖。” 旁边还围着几个 “托儿” 起哄加价,不明就里的藏家一冲动就买了回去,结果发现是机器批量印制的仿品。去年有位藏家就遇到这种事,花八万买的 “郑板桥竹石图”,实际成本不过两百块。
** 证书全套的 “高仿硬通货”** 更难分辨。现在的作伪者会伪造鉴定证书、出版著录,甚至给字画配上旧木盒、锦套,装裱工艺能仿到九成像。曾有幅仿启功的书法,连墨色氧化的痕迹都用化学试剂做了处理,要不是丰宝斋的鉴定师发现印章边缘有电脑合成的锯齿纹,差点就让藏家吃了大亏。
“熟人牵线” 的温情骗局最伤感情。不少藏家通过朋友介绍买画,觉得 “熟人靠谱”,却不知对方可能串通卖家分成。有位老先生经世交介绍,花三百万收了幅 “黄宾虹晚年作品”,后来才发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仿品,想找对方理论时,连人都联系不上了。
避开骗局,得靠 “火眼金睛” 加靠谱渠道
鉴别字画真伪,光看表面功夫可不够。丰宝斋的老师傅们常说:“真迹的笔墨有呼吸感,仿品再像也透着僵气。” 就像潘天寿画鹰,鹰眼的点睛之笔带着股狠劲,仿品的线条总是软塌塌的。我们鉴定师上门时,会带专业的便携式显微镜,看笔触的飞白、墨色的晕染,这些细节是机器仿不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找对交易渠道。很多藏家怕麻烦,私下和陌生卖家交易,既没有第三方鉴定,也没有正规合同,出了问题只能自认倒霉。丰宝斋的上门回收服务,从一开始就走规范流程:提前沟通作品背景,鉴定时全程录像留证,交易时有制式合同明确权责,哪怕事后发现问题,也有追溯依据。
丰宝斋上门回收,让藏家少走弯路
上个月有位阿姨联系我们,说家里有幅传下来的 “吴昌硕花卉”,之前找过几个贩子来看,有人说值八十万,有人说顶多五万,吓得她不敢出手。我们的鉴定师上门后,在客厅的自然光下仔细品鉴,发现花瓣的设色层次符合吴昌硕晚年风格,再查著录,确认是民国时期的真迹,最终给出合理报价,当场完成交易。阿姨说:“你们来了我才踏实,不怕被坑了。”
我们的鉴定师都有十年以上实战经验,见过的仿品比很多藏家见过的真迹还多。上门时不仅带专业设备,还会带同类真迹的高清图册对比,耐心讲解鉴别要点。不管是祖传的老画,还是偶然收来的作品,哪怕最后不成交,也会给藏家一份详细的鉴定说明,让大家心里有数。
字画收藏本是雅事,别让仿品骗局坏了兴致。如果您手里有字画想出手,不妨让丰宝斋的专业团队上门看看。我们不敢说能让您赚多少,但能保证让您明明白白交易,安安心心变现。毕竟,让每幅字画都得到公正对待,让每位藏家都不受蒙骗,才是老字号该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