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匠心精神,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所在。它让我们在欣赏陶瓷作品时,不仅仅看到其外在的美,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匠心精神,让陶瓷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希望通过这场艺术大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陶瓷艺术,领略匠心精神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让陶瓷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继续闪耀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贡献中国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陶瓷艺术的盛宴,感受匠心精神的温度与力量,见证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与未来。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部
艺术家简介:
蔡春毅
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一级技师
国家高级艺术品鉴赏师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质项目传承人
“珠山八友”邓碧珊第四代传人
中医养生保健师
蔡春毅 1972年出生,祖籍江西龙南,199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5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工艺美术专业进修(陶瓷美术设计)、2021年5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培训班”毕业
自幼喜爱绘画,经常练习各大名家画作,随国家一级美术师孙道一和国家一级书法师谢洪庚先生学习多年。在研习国画的绘画基础上对陶瓷作品设计创作具有独特的个性。
2020年正式拜入“珠山八友”邓碧珊第三代传人魏小毛为师,成为师父关门弟子,学习“釉上粉彩水点技法”,通过学习,融合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陶瓷题材创作,完整掌握了陶瓷釉上,釉中和釉下及浮雕堆雕等传统技法,在创作过程中常与景德镇本土的各级老师悉心交流,受益良多!工艺及绘画更加全面,多次参加全国类型美展并有获奖。2024年获景德镇文旅局非遗优质项目传承人。
2015年11月 《松鹤延年》获第一届景德镇市“博大杯”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11月 《四骏图》获“岭南杯”广东民间博览会金奖;
2017年10月 《山里人家》获首届海山景德镇名家陶瓷艺术展金奖;
2018年9月 《达摩面壁图》获第六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金奖;
2021年至2023年 获得多项陶瓷新型产品设计专利;
2024年7月 《花开富贵》2寸6粉彩瓷板画在保利拍卖以5.2万元成交;
2024年10月 获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协会颁发“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
作品先后在韩国,东南亚及我国的港澳地区举行过作品展,许多作品均被海外艺术馆和广大收藏家收藏,深受好评。
其本人对书画艺术的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先后为国内多位画家著说评论,多次受邀参与景德镇新闻广播雅昌陶瓷夜话栏目特约嘉宾,是国内知名的陶瓷艺术评论家。蔡春毅老师现为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协会江西分会会长、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兼理事长,景德镇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理事,景德镇市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荣誉会长,景德镇市新文艺群体协会会员,景德镇大瓷商艺术家联盟会长。
作品欣赏:
桃花宜人伴春风,灼灼其华映日红
——解构景德镇市非遗传承人蔡春毅陶瓷釉上水点技法中的东方美学
作者:郁真
在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的晨曦中,蔡春毅的工作室总是早早亮起灯光。他手持毛笔,面对素白的瓷胎,笔尖蘸水点彩,在瓷与料的碰撞中,演绎着一种看似简单却奥妙无穷的技艺——水点技法。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蔡老师不仅延续了一门古老手艺的血脉,更在水与彩的交融中,诠释了当代东方美学的表达意境。他的作品继承并超越了传统工艺的范畴,成为探索中国美学精神当代性的重要载体。
春风燕舞(棋正)
水点技法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是景德镇釉上彩绘中的独特门类。与常见的勾线填色不同,水点技法以"水"为媒介,通过控制笔端水分,使彩料在瓷面上自然晕染、渗透,形成渐变过渡的视觉效果。这种技法对艺人的要求极高——水分多一分则彩料涣散,少一分则难以流动;火候稍有差池,前功尽弃。在机械化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蔡春毅坚守这项全凭手感与经验的手工技艺,其意义已不仅在于技术本身的传承,更在于对一种古典审美的守护。
春和景明(槌瓶正)
蔡春毅的水点技法作品,最动人处在于其对"水"这一东方美学核心意象的深刻诠释。观其《水点桃花》系列,色彩在瓷面上晕染开来,似春雨润物无声;水在蔡春毅手中不仅是媒介,更成为艺术语言本身——它打破了线条的束缚,创造出朦胧、流动、不确定的视觉体验,恰如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对水性的把握,暗合了中国哲学中"上善若水"的思想,将道德境界与艺术境界合而为一。
春和景明(棋正)
在技法层面,蔡春毅对传统水点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他独创的"多层点染法",通过在烧制过程中反复叠加彩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深度与层次感。桃花的粉色是惊艳的中华小粉,水点桃花也是颜值最能打的国宝级技法。蔡老师绘制的桃花,花蕊娇嫩柔润,花瓣起伏舒展,绿叶错落有致,堪称“东方审美的典范”,配色更被当代年青人喜爱。作品《桃花宜人》中,桃花的红并非平涂,而是由内而外呈现出从绛紫到朱砂再到粉红的微妙过渡,仿佛能看见光线在花瓣间流转。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其内在精神的深化——他将西方绘画的光影观念不着痕迹地融入东方写意传统,使水点技法获得了表现当代视觉经验的新可能。
春意盎然(棋子瓶正)
蔡春毅对材料的探索同样令人惊叹。他花费数年时间试验不同矿物的配比,复原了多种失传的釉彩配方。其《紫气东来》系列使用的绛紫彩,在高温下会形成特殊的晶体结构,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呈现出梦幻的光泽效果。这种对物质可能性的穷尽,背后是对陶瓷艺术本体的哲学思考——在蔡春毅看来,泥、水、火不仅是材料,更是具有灵性的创作伙伴。他常说:"瓷器是有生命的,我的工作只是帮助它成为它应该成为的样子。"这种物我合一的创作观,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梅开五福(槌瓶反)
作为非遗传承人,蔡春毅心中对于技艺的传承发扬有着非一般的责任,在平时的推广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方式同样独具特色。他拒绝标准化教程,坚持"以手把手,以心传心"的师徒制。学生必须从研磨颜料、调制胶水开始,经过数年基本功训练,才被允许接触真正的创作。这种严苛的传承方式,确保了水点技法不仅是技术流程的传递,更是一整套审美感知方式和生命态度的延续。他的学生说:"蔡老师教的不是怎么画,而是怎么'看'——学会用毛笔感触水的流动,用眼睛感受色料的温度。"
鸟语花香(鱼瓶正二)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审视蔡春毅的作品,其价值愈发凸显。面对全球化的文化同质化危机,他的创作证明传统工艺不仅可以存活,还能提供独特的审美解决方案。当装置艺术、数字艺术大行其道时,蔡春毅用最质朴的水与彩提醒我们:艺术的高下不在于媒介的新旧,而在于能否触及心灵的深处。他的瓷画不追求视觉冲击,而是引领观者进入一种凝神静观的冥想状态,这正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最稀缺的审美体验。
桃花宜人(棋正)
蔡春毅运用娴熟的水点技法,创作了大量花鸟题材的作品,有水点桃花、梅花和紫藤,还有高贵的牡丹花系列。这些代表作浓缩了他的艺术追求。在这作品中主景工致、辅景朦胧,通过水点技法特有的透明感赋予画面现代气息。最精妙处在于,随着光线变化,花色会从淡粉渐变为紫粉,仿佛一天中的时光流转。这件作品超越了工艺品的范畴,成为融合传统与当代的综合性艺术文本。
五翎织春(棋正)
在景德镇这片被瓷片铺就的土地上,蔡春毅如同一位当代炼金术士,用最纯粹的水与火,将泥土转化为诗篇。他的水点技法不是博物馆中的化石,而是活着的传统,不断与当下对话。每当我们凝视他作品中那些随水流动的色彩,看到的不仅是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时代对文化身份的思考与建构。这种思考不是通过理论宣言,而是通过笔尖的一滴水、窑中的一团火完成的——或许,这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动人的传承方式。
五翎织春(塔瓶正)
眼光寻寻在蔡老师的作品中,我恍然领悟:真正的传统不是固守过去的形式,而是如水流一般,在变化中保持本性。水点技法的美,恰在于它既清晰又模糊,既确定又流动——就像中国文化本身,在数千年的流淌中,始终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形状,又不断重塑这种形状。蔡春毅的艺术人生提醒我们:在科技狂奔的时代,那些看似缓慢的手工技艺,或许正守护着人类最珍贵的感知能力和诗意栖居的可能。
喜上眉梢(鱼瓶正)
紫气东来(棋正)
紫云珠帐(鱼瓶反)
紫云珠帐(鱼瓶正二)
紫云珠帐二(兽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