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3日电 今天,北京图书大厦“全国新书首发平台”迎来了又一场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这是一场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对话。对话的一方是《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一书的作者冯义铭先生,另一方是北京发行集团新华文化的阅读推广人启航。
《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新书首发。主办方供图
年过七旬的冯义铭先生是一位爱聊天的北京老人,他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两个孙子对于很多北京老话已经听不懂,更别提了解其含义。作为一个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老北京人,冯先生觉得,他有义务把孩子们不知道的北京历史文化讲给他们,讲给更多对此不熟悉的年轻人。
为此,冯先生经过探访、查证和充实,选择了具有历史意义、对了解北京有帮助、有趣又生活化、曾经轰动一时而现在又很少有人记起的那些往事,写下了这本故事集。
这本《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里面有115篇文章,每篇一个故事,配一句北京老话或相关知识。因为想让人们直接听到北京老话儿的韵味儿,在创作过程中,冯先生还让喜欢播音的大孙子冯秉轩特别录制了音频,在某音频平台上播出,没想到大受欢迎。这也为后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本《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奠定了基础。
冯先生说,这本书就像聊天,谈古论今,想起什么聊什么,想到哪儿聊到哪儿,天上一脚地下一脚。为了保持这种聊天叙事的独特风格,故事集没有刻意追求时序和内容的归类,而是随着聊天的进程,带着读者在古老的北京,东瞧瞧,西看看,走到哪,都能让人想起一段往事,驱动人们探寻的脚步。因此,故事集阅读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穿越古今,颇有趣味。冯先生大孙子播讲故事的音频,也被以二维码的形式镶嵌到书中。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颇具特色的北京老话儿。
《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新书首发。主办方供图
对谈从《在京城拉洋车的王爷》一篇聊起。主持人启航表示,近年比较出名的是这位“拉洋车的王爷”晏森。但据家里人说,书里配的晏森的照片不是他本人,这张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很广,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晏森就是这个样子。冯先生表示,书出版以后,确实有人也提到过这个问题,他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是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后,回国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文章,配过这张照片。启航笑道:“我听说这本书已经加印,而且把这张图也做了修改,所以目前这版是一本错版图书。从收藏角度讲,这本错版书比正版书收藏价值还要大呢!”
在对谈休息时间,冯先生的大孙子冯秉轩被邀请上台,演播了这本书的第一篇《盐打哪咸,醋打哪酸》,讲的是北京城的起源和开端。因为冯秉轩有跟专业播音员学习过的经历,所以演播起来氛围感十足。放下书的冯秉轩掏出一张试卷,说:“这是我们海淀区某年的试卷,里面有一道题,让我们选择‘叫座儿’这个词的正确含义。如果不了解北京老话儿,我还真不知道‘叫座儿’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新书首发。主办方供图
在聊到《蓟丘和蓟草》这篇时,冯先生举的北京老话儿的例子是: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意思是说,遇到疑惑的事就不停地追问。他说,为什么三千年前的北京叫蓟呢?蓟本是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田野、路边。全草可以入药,有止血散瘀、消肿利尿的功效。它的花朵大多为紫色或玫瑰色,有着浓艳的色彩。蓟的花语是谨慎、严谨、稳重、默默的爱。那么一种草本植物的名字怎么就成了一座城市的名字呢?据《水经注》记载:昔周武王封尧的后人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郦道元老先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这座城市之所以叫蓟城,是因为城里有个小土山,小土山上长满了蓟草,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很是漂亮,于是就用了蓟作为这座城市的名字,称为蓟城。那么再追问一下,既然蓟城就是现在的北京,那长满蓟草的蓟丘在哪呢?它就在北京西二环外白云观的西侧。这是经过历史学家考证的。现如今50岁以上的北京人中,还有人亲眼见过它的样子,只不过没几个人知道,那座不是很高的土山就是古老的蓟丘。70年前,土山上还有树木和建筑遗迹,人们在那里发现过许多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陶片等古代遗存物。文物工作者还在一口古井附近,发现了一个带有“蓟”字的陶罐。1974年,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考古钻探后,这个大土丘就被慢慢铲平了。实际上古蓟丘的彻底消失,距离我们现在不过50年左右。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啊。
冯义铭先生和主持人启航还聊到了“燕京八景”里的“蓟门烟树”和“金台夕照”,聊到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的夹角,聊到天启六年奇异的灾变等很多有趣的话题。
在对谈的结尾,冯先生表示,希望这本《北京老话儿说北京往事》能够在谈古论今中让人们了解北京的起源和变迁,知道很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和事件,解读那些旧闻往事的来龙去脉和现状,在北京的往事中寻找和体味北京独具特色的性格和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