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去世后,不仅大陆举国悲痛,就连海峡对岸的蒋介石也为他大摆灵堂。他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一生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不懈奋斗,但是却成为了国共两党都公认的军事天才。
他曾救过蒋介石的一条命,被叛徒出卖被捕后,也被国民党所释放,他在解放战场上打败过许多国民党将领,而那些国军将领大多都是他的昔日同窗。他就是开国大将陈赓。
这样一位很早就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将军,在革命战火中洗礼,在解放战争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傲人战绩呢?当那些昔日的同窗好友得知自己是被陈赓击败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陈赓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其爷爷辈曾经在曾国藩的湘军中担任将军,可以说算是将门之后了。这个与军旅有着不解之缘的家庭的家教十分严格,所以1903年出生的陈赓自幼就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成长,刚刚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了私塾读书。但是随着近代事务与思想的不断涌入,陈赓对于旧式私塾的四书五经教育十分反感,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逐渐反感自己这个处处充斥着封建主义的家庭。
在私塾生活结束后,陈赓便去了一所新式学校继续学业,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陈赓认识到了富国与强兵之间的关联。于是在十三岁时,陈赓因为反抗家中的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毅然报名参军,虽然枪杆子比他个子还高,但是却作战十分勇猛,还没有成年就几乎算得上身经百战了。在旧军队的日子里,陈赓不仅仅增长了他的阅历与军事素养,也让其深刻认识到了旧军队的黑暗,这样一支腐朽落后的军队是不可能带着中国走向富强的。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赓看见了学生运动的巨大能量,便离开旧军队,开始半工半读,并在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正式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陈赓这位既有知识,又当过兵的党员便在党的号召下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第一批的学员,并且在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被人称为黄埔三杰。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之际,其作为负责蒋介石警卫工作的连长,曾在重围之中救出了一度想自杀成仁的蒋介石。
当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的之后,陈赓与国民党的缘分也算彻底分道扬镳。后来陈赓因为叛徒的出卖,还曾入狱过一次,但是蒋介石念在他曾经的救命之恩,以及其他黄埔同学的求情之下,出人意料地释放了陈赓。可是此时的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举动却算是放虎归山。
回到革命队伍后的陈赓先是担任了红一军团的一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又成为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的旅长,也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最为害怕的那位旅长。在抗战中,陈赓在晋察冀地区打出了许多精彩的战绩,让周围的日军都对这个名字胆寒。而当解放战争爆发之后,陈赓这个名字更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一个十分恐怖的存在。陈赓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究竟都打了些什么精彩的战斗呢?我们下面就简单拿两个例子来说一说吧。
首先一个就是胡宗南手下的那个王牌部队,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美械王牌被陈赓全歼。我们先看看陈赓,在解放战争的时候,陈赓指挥的部队是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后来二野的第四纵队,根据资料显示,陈赓这支部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二野歼敌人数最多的纵队。=,而胡宗南手中的那个天下第一旅就是被陈赓给吃掉的。
许多朋友应该都对张灵甫的天下第一师有所耳闻,而这个胡宗南手底下的天下第一旅的覆灭,对于国民党统治集团来说,其震慑程度可以说毫不逊色。这个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手下第一师的第一旅,虽然算不上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但是却算是黄埔军校时期的国民党党军,算是蒋介石的老本,最开始这支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胡宗南就是在这支部队中不断成长成了战区副司令长官。
虽然其改编成了旅,但是仍然深受老蒋与胡宗南的宠爱,几乎所有新来的美式武器装备都是优先这支部队发放,队伍里的兵员与军官都是久经战场的老战士,许多指挥官的军衔都要比同级别的要高。其旅长名叫黄正诚,是一个德国留学的洋墨水,担任旅长,但是军衔却是中将,而他手下两个团的团长,军衔也达到了少将级别,这在中外军事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正是有着这样精良的装备与极高的人员素质,这支部队在国民党军中那可以说是目中无人了,跟随想要抢占山西地盘的胡宗南来到了山西之后,其气焰十分嚣张。加上黄正诚是喝惯了洋墨水,是一个为武器论者,认为装备不好的陈赓部队肯定不会主动来找自己的麻烦,本来就脱离大部队的他们,还选择分兵前进,两个团相距甚远,而这也就给陈赓消灭他们奠定了基础。
在1946年9月20日的晚上,这个旅的第二团行军到临汾附近的官雀庄时,早就埋伏好的陈赓第四纵队一部发动了突然进攻,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美械军队,面对陈赓的突然袭击,居然毫无还手之力,短短的时间之内,该团团部就被端了,两个主力营被全歼,就连少将团长也被击毙。此时的陈赓玩了一个心眼,他没有一鼓作气歼灭掉最后一个主力营,而是放了他们一条生路,给了他们一种似乎可以突围、解放军攻击已经到了极限的错觉,陈赓的这一招还真让敌人上当了。
这部残军开始拼命突围,而远在临汾黄正诚则带着另外一个团星夜兼程赶来支援,想里应外合吃掉陈赓部,然而这一切早就在陈赓的算计之中。23日下午,黄正诚部还没到目的地,就在陈堰村遭遇了承恩四纵第十旅的伏击,打了不到半天,黄正诚这一个团就被歼灭得所剩无几,所占据的征地只剩下村里的四个院子,大有死守待援之势。然而这时,解放军依旧选择放出示弱的错误信号,让黄正诚误以为能够突围,而这位仁兄居然又一次上当,率领所剩不多的残部,直接发动了突围冲锋,结果刚刚冲出阵地就被一举歼灭,而另外一边的那一个营因为诱饵任务已经完成,也被很快歼灭。就这样,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胡宗南手下的这个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王牌部队就被全歼,主要的军事主官不是被击毙就是被俘。
据称,黄正诚在被俘虏之后,还十分不服气,找到陈赓责怪解放军打仗不正规,不按照步兵操典摆开阵势打,而是瞎打一气。对于这种无理的指责,陈赓大将也只是笑笑没说话,毕竟一个败军之将还有什么脸面在这叫嚣呢?虽然因为各种“意外”,黄正诚被放了回去,但是回到国民党的黄正诚早就没了往日的恩宠,一度被当成统共分子严加看管,虽然后来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但是在卷入政治风波入狱后,在监狱中中风死去。
而陈赓另外一个经典战例就是在淮海战役时期歼灭黄维军团的作战。在1948年的时候,淮海战役进入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虽然敌人已经被团团围住,但是装备精良的敌人正准备做困兽之斗,而包围圈的敌人也有逐渐往解放军阵地运动的动静,而中原野战军的部队也在残酷战斗中损失较大,能否一鼓作气吃掉黄维兵团,将是关乎整个淮海战局,甚至是解放战争局势的重要因素。
就在这个艰难时期,陈赓主动站了出来,认为其手下这些经历了抗日战争甚至长征的老部队应该主动站出来,主动承担起这种啃骨头的仗,虽然陈赓手下两个纵队的伤亡不比其他部队少,但是艰巨的任务还是交到了第四纵队的身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占领黄维兵团核心阵地双堆集旁边的村子——杨文学村,如果这个村子被占领,双堆集将再无屏障,黄维兵团的覆灭只在顷刻之间。
为了保住这个村子,黄维派出了几千装备精良的士兵,守在这个只有三十多个院子的小村落,其火力密集程度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由于解放军没有空军,缺少大规模炮兵,所以并不能对其进行地毯式轰炸,只能靠步兵进攻,难度可想之大。
在考察了地形之后,陈赓安排四纵第十旅的两个团分别从北边与西北面发动进攻,第十一旅则从东面与东北面进攻,第十三旅在西南方面阻止敌人逃跑,并把所有能集中起来的大炮全部集中到了一起,对敌人狭窄阵地进行炮火覆盖。
在四面狂攻之下,进攻开始一个多小时,守军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居然直接释放毒气逼退了第十旅。旋即,陈赓下令用土工作业的方式进行掘进,不断缩短冲锋距离,《亮剑》中李云龙对付山崎大队用的就是这一招。战斗持续了一天,部队还没有什么进展,而伤亡数字却在不断增加,陈赓也知道部队伤亡之惨烈,但是他也知道,村中的敌军也只有最后一口气,就看谁能熬过去。
于是,在次日下午,陈赓再次下令全面总攻,所有部队在进攻前就做好了防敌人毒气的措施,所以在敌人再次试图施放毒气逼退解放军时,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而四纵也终于突破了防线,全歼了村中守军。就此,朝向双堆集的大门彻底打开,黄维兵团的的覆灭也只在朝夕之间。
黄维被俘后,在听闻拿下杨文学村的指挥官是陈赓之后,他也没有再说什么了,毕竟他也是黄埔一期的学员,从这一点上看,他和陈赓还是同学,而陈赓当年作为黄埔三杰的名声,他也是早有耳闻,如此一来,兵败也就心服口服。
解放战争中,败在陈赓大将手下的国民党部队可以说多不胜数,可以说整个二野中,陈赓部的歼敌数是妥妥的第一,许多被陈赓俘虏的国民党黄埔系将领,在得知自己的对手是陈赓之后,也不得不和黄维一样,也只有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