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衣身影暂别病房的忙碌,当笔墨香浸润午后的时光,护理部联合门诊部为实习护士们精心筹备的“润心书法”培训已悄然落下帷幕。这场以笔墨为媒的文化之约,不仅让年轻的护理力量触摸到传统艺术的温度,更在提笔落笔间,为紧张的实习生活注入了一份宁静的疗愈力量。
本次培训特邀深耕书法领域16年的隋雅凡老师主讲。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的隋老师,精通楷、行、隶、篆、草五体创作,更擅长将专业技法化作通俗指引。作为听燕鸣工作室合伙人,他带着对医护群体的共情,把书法课堂变成了一场“心灵疗愈课”——就像护士们用专业呵护患者,笔墨也在此刻温柔地呵护着她们的身心。
培训中,墨香与专注交织成最动人的画面。从汉字起源的古老故事讲起,隋老师娓娓道来仓颉造字的智慧、结绳记事的温度,让大家在文化脉络中感受文字的生命力;谈及书体时,他巧妙地将书法与护理工作相呼应:楷书的端庄如护理流程般严谨,行书的灵动似应急时刻的从容,隶书“蚕头雁尾”的韵律里,藏着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
实操环节更是暖意融融。从“文房四宝”的挑选诀窍,到“尖齐圆健”的选笔标准,从“擫押钩格抵”的执笔要诀,到藏锋、露锋的笔画技巧,隋老师手把手指导,让零基础的实习护士们快速找到手感。当第一笔横画在纸上平稳舒展,当带着古韵的隶书“蚕头雁尾”初现雏形,大家眼中闪烁着专注与惊喜——此刻,笔尖的游走仿佛带走了工作的疲惫,宣纸的留白里盛满了片刻的从容。
“原来写书法和给患者做护理一样,都需要专注和耐心。”一位实习护士在分享时笑着说。确实,当笔墨成为情绪的出口,当凝神成为压力的缓冲,这场培训早已超越了技能学习的意义。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一张张带着青涩却满含心意的书法习作排列开来,或娟秀或刚劲,每一笔都藏着属于白衣天使的细腻与坚韧。
短暂的培训虽已结束,但笔墨留下的疗愈力量仍在延续。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关怀从不只停留在患者身上——为实习护士们搭建这样的文化平台,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年轻医者的暖心赋能。愿这份从笔墨中汲取的宁静与力量,能伴随她们在护理之路上稳步前行,以更从容的姿态,书写属于白衣天使的责任与荣光。
文/护理部 李硕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