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沉淀在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独特气韵之中。从甲骨裂纹中生长出的横竖撇捺,到青铜鼎彝上镌刻的篆籀精神,汉字作为文化根脉的载体,始终在时代语境中完成着创造性转化。
当代书写者们正以创新方式延续着这份传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专业访问学者、中央和国家机关书协理事、中国职工书协理事,中央台办(一巡)机关书画负责人、福建省委台办副主任苗京平,便是其中一位。苗京平以法学博士的思辨与书写者的笔力,将秦篆汉隶的筋骨与当代精神相熔铸,秉持“书法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服务时代精神、两岸融合、机关文化的维度上,贴近群众、凝聚共识。
服务时代精神 传统笔墨的创新实践
“只要扎根人民、贴近时代,书法便不仅是可‘看’的艺术,更是可‘读’的故事,可‘听’的乐曲。”苗京平如是说道。
在书法创作领域,苗京平在真草隶篆行传统五体书法功力基础上,尤擅汉篆与章草。
其撰写的隶简作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联》(“一带一路”共建伟业开天地,互联互通合创繁荣贯古今),字距间忽收忽放的大起大合,恰似中国火车头带着大小不同国家组成一列列车呼啸而过,数据奔涌向前,将宏大的战略构想化作可观、可感、可共鸣的视觉体验。
隶简自创楹联《“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联》,规格:248cm×80cm。释文:“一带一路”共建伟业开天地,互联互通合创繁荣贯
有音乐专长的苗京平,常将书法比作“纸上的音乐”,并巧妙地将音律与节奏融入笔端。将书法的艺术性概括为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音乐之美中,又将音乐的四重性,即音高、音长、音色和音强,全面融入作品创作中。如墨色浓淡宛如音强变化——饱蘸墨书写如强音发出,挥写数字后形成枯笔如弱音轻吟,复蘸浓墨则似强音再起,如此形成跌宕起伏的视觉节奏。
正如其阐释“力透纸背”在书法上的体现:如细水渗土,需使墨与纸交融,非蛮力可及——恰似浇灌之道,缓渗方得深沉。其作品的整体章法,便是内心情感自然流淌的交响曲:字的大小错落如音符高低,行的疏密开合似乐章起伏,枯湿浓淡的墨色变化构成丰富的音色层次。
如今,他的书法作品在展厅、博物馆、机关、校园、社区,更在方寸邮票,“飞入寻常百姓家”。
服务两岸融合 文化认同的笔墨纽带
两岸的文化本就同根同源,书法恰似一条天然的情感纽带,紧紧系着两岸同胞的心。苗京平说道,“书法是两岸同胞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乡愁。”
春节是两岸同胞共庆的传统节日,也是苗京平最忙碌的时节。在春节慰问时,他常带着真情实感走到一线为台胞送福,为台胞书写不同书体的“福”字和春联。台胞洋溢开心的笑纹里既有对年的期盼,更有体认“闽台亲上亲”的浓浓情意。
汉篆横幅《灯丰照吉》,规格:180cm×50cm。
今年5月28日,苗京平在平潭考察岚台非遗灯笼艺人康桂箖的展厅时,应邀为康桂箖题写“灯丰照吉”四字,以笔墨传递出一份细腻的关怀,字里行间藏着对台胞的祝福。康桂箖说:“这家人般的关怀,让我们在大陆扎根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岛内,世界华人弘义联合会暨中国洪门圣哲山总会长杨孟哲的办公室里,一幅“弘扬忠义复兴中华”的书法作品始终悬挂于门脸处。这幅苗京平手书的作品,墨色浓淡相宜,笔锋遒劲有力。“‘忠义’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民族心愿。这八个字是刻在我们骨血里的文化基因。”杨孟哲说。
一方砚台研磨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一张宣纸铺展着相通的民族情怀。近年来,苗京平一直秉持书法的公益性,不仅为台胞挥毫泼墨,还通过担任两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展评委、与台籍教师以书法会友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书法之道,传递汉字之美,让写好书法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文化交流、心灵契合之桥。
服务机关文化 笔墨浸润的精神原乡
“笔墨的力量,不在案牍之间,不在宣纸之上,而在‘以文化人’的初心里。”苗京平说。
一支笔、一方墨,一张纸、一本帖。从机关案头的政策研究,到民众厅堂的挥毫泼墨,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将“书法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
简帛书扇面《皓月禅心》,规格:35cmX55cm。
近年来,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展,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再到喜迎党的二十大书法大展等等,苗京平的作品频频亮相,多次斩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书法一等奖和十多次全国书法大奖,作品被两岸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机关与学校等收藏。
苗京平常告诫自己,“心正则笔正,要先正己心,再提笔。”他坚持所有创作均用于公益和慈善。有年轻干部向他求字,他从不敷衍,总要结合对方的岗位职责量身创作。每年春节,他会为机关干部和武警中队写春联、送福字,让祝福温暖同事。他还带领机关干部书法爱好者参与各类主题创作,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歌颂本职工作和机关文化。
作为深耕机关文化数十载的干部,他将“干一行、颂一行”的信念化作笔墨丹青,化作八小时之外思想的沉淀与心灵的升华。
当“梅兰竹菊抒逸气”的文人雅趣,遇上“真草隶篆写中华”的使命担当,千年墨海翻涌新潮。苗京平的笔锋游走处,甲骨裂纹生新绿,两岸同书一家春——那力透纸背的,不仅是汉字之美,更是中华民族向心而行的磅礴脉动。
苗京平坚持写书法就是写人生,就是把人的思想、人生阅历、人生态度,人的格局、高度、气度和世界观诉诸笔端,通过书法表现出来,见字如面。这就是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的道理吧!祝愿苗京平人生道路越走越远,书法艺术之树常青!(文/李敏 陆秋明 图/苗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