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釉料、颜料、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藏家对康熙时期的瓷器都十分珍爱。康熙朝瓷器器型风格硬朗,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中小型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充分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与制瓷技术的匠心精神。清代由于皇家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并委任督陶官全流程监制,瓷器选料更加精细,色彩更加鲜艳纯净。而青花钴料在康熙年间主要采选浙江绍兴、金华及衢州一带出产的浙料和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的朱明料,加上纹饰表现手法以分水皴法绘之,使画面效果更富有层次感,其色娇艳青翠、清新明快,有康熙青花瓷“独步天下”的美誉。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这是康熙青花备受后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康熙官窑青花拍卖动辄以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价格屡创新高。
清代康熙青花竹林七贤人物故事纹梅瓶(一)
瓶高39.5㎝,口径8.1㎝,底径14.5㎝。撇口,短颈,丰肩 ,泥鳅背圈足,底青花双圈内竖行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肩部四处等距双圈青花一周、其内绘席地纹、麦冬纹、如意装饰纹。腹部绘青花竹林七贤人物故事纹,胫饰竖条形装饰纹。造型挺拔、线条洒脱,发色浓艳。胎质细腻,釉面滋润,凝洁如玉。构图严谨,画面生动,人物绘画娴熟传神,青花发色鲜艳,浓淡相宜。七贤雅集于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其逍遥得意的神态栩栩如生。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由于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饮酒作乐,高谈阔论,因此得名竹林七贤。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清谈和玄学,谈吐不俗,而又行为放荡不羁。他们对时政持超脱旷达的态度,寄情山水,悠然自得。这种处世态度被统治阶级所崇尚,其故事被历代文人广为传播,历久不衰。
清代康熙青花花鸟纹六方双耳瓶(二)
瓶高42㎝,口径11.8㎝, 底径10.1㎝。六方形,撇口,束颈,长方形腹往下渐收,圈足外撇,二阶台底。胎体洁白坚硬,薄厚适中,少有杂质,修胎规整,亮白釉,无片纹,呈色青翠艳丽。器形古朴端庄,泥板拼接而成,深底内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通体以钴料绘山石花鸟,主体纹饰颈部绘白头翁和白玉兰;腹部绘绶带鸟和牡丹花卉。白玉兰、牡丹花蕾含苞待放,白头翁、绶带鸟站立枝头。画工精致,纹饰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协调,构图疏密有致。青花纹饰生机盎然,聚而不塞,呼应有情,引人入胜,树枝遒劲有力,出神入化。整个画面运用青花的浓淡变化,较好的表现了鸟儿欢闹枝头的意境。青花色泽之浓艳,山石之纹理、花朵之大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国画的“墨分五色”有异曲同工之妙。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花卉和禽鸟本身的美丽与象征意义之外,在我国的传统绘画工艺品中,常借用花鸟寓意表达良好的祈福和祝愿。
清代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纹三方管耳瓶(三)
瓶高38.7㎝直口,板沿,长颈,三管耳,溜肩,长腹,底平削,宽圈足微外撇,底竖行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款。板沿绘几何纹;颈绘灯笼纹,松枝纹;管耳绘草叶装饰纹;肩绘花草树木纹,腹部绘山石花草纹、三面分别绘母子花园漫步纹、美女对视纹、四女对弈纹,胫饰几何纹。
清代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纹柳叶瓶(四)
瓶高32.3㎝,口径7㎝,底径5.1㎝。撇口,细颈,颈、肩各饰弦纹一周,肩下内收至足,圈足内凹。内外施白釉,整器青花绘山石、树木、栅栏、蝴蝶、人物故事纹装饰,青花发色青翠蓝颜,底青花竖行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柳叶瓶是康熙年间创烧的名品,纤细挺拔,形如柳叶,亦称美人肩,柳叶瓶绘美人锦上添花,堪称兼具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精品佳作。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古玩街荐宝堂)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