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背后的中国叙事
创始人
2025-07-26 05:31:52
0

记者 欧阳晓红

欧阳晓红/文

7月22日、23日,国新办分别举行“介绍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清晰信号。

中国坐拥3.6万亿美元净资产,人民币跨境结算占非银行跨境收支比重达到53%。二者并行意味着什么?一个可能的解读是: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正发生升级性的变革;另一个隐含的意义是: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中,人民币开始成为新兴的重要变量。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将正式“封关”,也将为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发挥“试验田”的作用。

市场积极回应。时隔9个月,A股上证指数在7月24日重新站上3600点。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6月份以来,中国股市温和上涨,主要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及中国经济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暗示投资者或应更加聚焦中美资本市场转型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一张是流量,一张是存量,构成中国国际账户体系的两张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与国际投资头寸表(IIP)均不乏“亮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达到了53%。上半年,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合计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规模为历史同期次高。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继续保持活跃。

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对外负债7.1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外资产10.7万亿美元,资产类型和持有主体多元,资产与负债相抵后,净资产为3.6万亿美元。“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成果的反映。”李斌说。

据李斌介绍,1—5月份,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约330亿美元,逆转了去年下半年净流出态势。对外投资有序推进。1—5月份,股权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519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对外证券投资保持活跃。

可圈可点的数据背后是,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的国家资产10年结构转型回响。

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三大债权国。10年来,中国的对外净资产从2014年约1.6万亿美元提升到2025年3月的3.6万亿美元,且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储备资产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从70%降至不足40%;非储备资产(如证券、直接投资)持续扩张,股权类资产增速远超债券;黄金储备、非美元资产与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不断增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表示,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可以全面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和经济内外部平衡状况。

贾宁表示,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运行稳健。首先,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其次,服务贸易更加活跃,逆差总体收窄。再者,我国投资收益逆差从2022年高位逐步回落,也有助于促进经常账户稳定。今年1—5月,投资收益表现继续向好,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7%,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增长12%,投资收益逆差基本稳定。近三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在2%左右,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为1654亿美元,初步估计二季度顺差有所收窄,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值总体看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贾宁表示:“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相应形成对外资产积累,国际收支保持自主平衡。”

与之对应,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李斌表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9%,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15—7.35之间双向浮动,既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也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有分析认为,得益于贸易顺差持续高位、估值效应正向转化(非美资产价值上升)、资本项结构改善(外资回流中国债市、股市)等三大驱动因素,我国净资产增幅明显。

在国新办发布会开场介绍中,李斌不经意提及的几个“历史”数据颇具深意,一改市场的惯性认识。在资深人士看来,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达到了53%,是一次历史性跨越,不仅重构了结算结构,更隐含着三重制度意义:人民币使用能力跃升——从贸易货币向投资货币进化;支付系统独立性提升;境内金融市场吸引力增强,人民币资产正在形成“新锚点”。

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作为持有数万亿美元对外资产的债权国,在国际资本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其对外投资收益轧差长期为负(即投资收益逆差),这一现象曾引发关注与讨论。

然而,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投资收益项实现净收益719亿元人民币。这一积极变化,直接带动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自2010年以来首次转正。

与此同时,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25年5月,中国持有的美国长期国债余额降至7563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7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封关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封关,是指将海南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王昌林表示,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12月18日这一天启动封关运作,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有分析指出,从“商品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不仅仅是历史的传承与范式的升级,即从特区“政策洼地”向自贸港“制度高地”的跃迁,测试与国际规则的接轨能力。

据商务部部长助理袁晓明介绍,2020年—2024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已超过建省后前32年的总和;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30%,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在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袁晓明指出,将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支持海南自贸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等制度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持续发挥开放平台的叠加优势,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海南封关还意味着:在中国境内,首次出现一个“关外化”区域,构建起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的完整闭环生态。

例如,7月2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正式发布,首批试点额度为100亿元。细则规定,境外投资者可使用境内外资金参与试点产品投资,相关资金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募集资金应主要投向境内市场,构建起人民币资金“闭环运作”机制。该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允许居民与非居民资金并行运行,有助于推动人民币“体内循环”的初步探索。未来,海南有望在离岸贸易、背对背信用证等方向上,逐步开展制度性试点,打造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功能型高地。

展望未来,李长风指出,大国关系的博弈仍将延续,但中国经济的转型步伐不会停止。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受到政策节奏及外部不确定性的扰动,但随着企业质量持续改善,加之国内利率下行,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战争纷纭的时代。在战国时期,一个国家不管是称霸还是存活都必须依赖于人才。当时最...
原创 使... 这是龙胆亮银枪、五钩神飞枪、浑铁无缨杉篙枪、素缨蘸金枪、沥泉蟠龙枪、丈八点钢枪的比较。 赵云、王彦章...
原创 清... 相信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在中国封建制度下皇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任何权力能够凌驾在皇权之上。但其实在...
原创 她...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其实,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除了博古执行王明...
原创 苏... 众所周知,曾几何时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的军事实力来到了最巅峰状...
原创 3...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地名沿袭了下来,有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话剧《阮啸仙》在广东艺术剧院首... 7月25日,广东艺术剧院内算珠声疾如战鼓,千余名观众屏息凝神——由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出品,联合广州文...
中国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在贵阳开... 7月26日晚,中国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在筑城广场拉开帷幕。 作为2025多彩贵州“大地之声”系列文化...
走出去 引客来 如画江西持续圈...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人民网记者秦海峰7月19日,“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江西文化和旅游(成都)推...
原创 清... 据《史记》记载,太监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作为统治者的附属之物。无论是奴隶制国家还是封建王朝,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