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战争纷纭的时代。在战国时期,一个国家不管是称霸还是存活都必须依赖于人才。当时最受欢迎的人才便是“士”,这些士是一些没落的贵族文人,他们或有独到的政治理念,或有诡异的军事能力。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为何迅速走向衰落?人才流失太严重!
魏国称霸中原的时间前后共计50年,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54年。魏国之强大发韧于国君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如魏文候攻灭中山后曾将其地封给其子魏击。但后来魏文候就此事询问臣子任座时,任座却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此非仁君作为。文候大怒,迁怒任座。待他退出后,其重臣翟璜入见,极力称赞文候乃仁君。文候问为何,翟璜答,“君仁则臣直,向着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随后,魏文候既召回任座,待之以上宾之礼。此乃魏文候从谏如流的典型例子,由此可见魏文候开阔的心胸具备了霸主的首要素质。
对于魏国的衰落,和自身的地理位置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在战国时期,魏国东有齐、南有楚、韩、西有秦、北有赵,这意味着魏国可能遭受来自任意方向的进攻,这样的地理位置其实是对魏国极其不利的。当然,这样的地理位置也帮助魏国吸收了周边的人才,促进了自己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等到齐国、秦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都崛起后,魏国地理位置的缺点被放大。
魏文侯死后,儿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的才能不及魏文侯,但是也能继续推行改革,其在位时期,国家战略发生改变,由称霸变为扩张,而赵魏韩三家的国土犬牙交错,互有相连,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若其想扩张,则必攻伐赵、韩两国,以武力统一三晋,再度形成一个中原大国,凭借中原的资源才能确保魏国有实力统一天下,可惜的是,武侯时期,吴起弃魏投楚,由此也暴露了魏文侯时期魏国人才济济,上下一心的形式不复存在。
225年,秦国灭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在魏文侯时代可谓是人才济济。但魏文侯去世后,历代魏王都不重视人才的引进,也不重用本国的贤才,导致人才外流。而魏国的人才大部分都流入了秦国,他们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人才流失是魏国灭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