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记者梁燕则 冯小慧)7月25日,中阳县弓阳村风车广场打破往日宁静,一场融合乡土烟火与艺术创意的“弓阳山灵:2025乡村艺术季”启幕,王峰宣布开幕。本次艺术季以“乡村为画布,艺术为颜料”,将弓阳村的梯田肌理、木耳产业、剪纸非遗等本土元素融入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田埂、市集、星空下解锁乡土新玩法。
音浪先声,点燃艺术基因
开幕式上,《励志歌曲联唱》掀开序幕,《哪吒》的热血旋律与《海阔天空》的悠扬曲调,在乡村舞台碰撞出奇妙火花。当《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歌声混着田间晚风飘向远处的木耳大棚,仿佛在诉说这个村庄的蜕变——这是艺术季“文化解码”的第一步: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唤醒弓阳村藏在剪纸纹路里、浸在菌棒土壤中的文化基因。
市集烟火,藏着艺术巧思
乡村市集里,农副产品不再是简单“摆卖”,而是成了“艺术装置”的主角。手工木耳摊位旁,艺术家用废弃菌棒堆叠出“山峦”造型,暗合吕梁山的轮廓;非遗剪纸区,老艺人的红色窗花与透明亚克力装置拼接成光影墙,游客触摸剪纸时,墙面便会投射出弓阳村的老照片。主题NPC穿着融合剪纸纹样的服饰穿梭其间,用方言讲着村庄故事,把市集变成“移动艺术剧场”,让烟火气里飘着艺术赋能的巧思。
星空狂欢,重构乡村夜生活
夜幕降临时,篝火狂欢颠覆了“乡村夜黑”的刻板印象。泡沫派对的白色浪花里,孩子们举着剪纸造型的荧光棒奔跑;水枪大战的欢笑声中,年轻人用手机拍下星空与梯田的剪影。专业团队用暖黄灯光勾勒出百年老窑洞的轮廓,将风车广场变成天然舞台,连田埂上的萤火虫都成了“观众”。在这里,“乡村夜晚”不再是寂静的代名词,而是艺术季“场景营造”的试验场——当年轻人围着火堆跟着节奏摆动,乡村夜经济的新路径,正被艺术一点点点亮。
艺术深耕,预埋产业种子
艺术季不止“热闹”,更在“深耕”。清华美院团队驻村半月,已将村口的磨盘改造成“时光刻度”雕塑,把二十四节气刻进碾盘纹路;从弓阳村到山顶的1.5公里步道旁,正陆续竖起用本地石材、玉米秸秆创作的装置,这条“可生长的乡村美术馆”将永久留存。木耳采摘区里,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还能带走印着剪纸图案的木耳礼盒;非遗雅集上,宋代点茶的茶汤里,飘着用本地枣花蜂蜜调制的甜香——这些细节里藏着“产业价值转化”的伏笔,当游客带走的不只是木耳、手作,更是贴着“弓阳艺术”标签的记忆,村庄的文化IP便在一次次体验中悄然生长。
据了解,这场持续至10月的艺术季,正在用“艺术思维”重构弓阳村,市集是文化展台,篝火是夜经济引擎,在地创作是产业IP的根基。当田埂上的装置与梯田构成新风景,当剪纸非遗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弓阳村的“振兴密码”,就藏在这些打破常规的艺术探索里——毕竟,乡村的生命力,本就该在乡土烟火与创新活力的共生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