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备受瞩目的“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值“中俄文化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共同推出“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展览同时得到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此次展览也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列宾展。
展览通过“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梳理这位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生涯,全面揭示其创作中“理性与激情共生”的独特美学逻辑,真实呈现其笔下一个民族的觉醒与一个时代的温度,为观众打开一扇理解俄罗斯文化艺术的窗口。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研究馆员郑艳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有89件来自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3件来自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郑艳谈道:“这是列宾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于中国的观众特别是艺术爱好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中国的小学课本里,我们就熟悉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件作品在中国的知名度非常高,列宾也可能是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当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我们问过中方和俄方的专家,如果选择一位俄罗斯的艺术家来中国,大家都认为列宾一定是不二的选择,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国家博物馆、在中俄文化年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举办本次展览的原因。我们希望中国观众通过列宾笔下的名人的肖像,俄罗斯社会的风情以及历史故事,更多地去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
南都记者在展厅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展出了多幅列宾的精彩巨制,其中,《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意外归来》《萨特阔》等代表作首次来华与中国观众见面。
列宾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列宾 《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列宾 《意外归来》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以近4米宽的画幅,震撼呈现俄罗斯众生相与命运图景;《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描绘了索菲娅公主这位拒绝向命运屈服的悲剧女性,书写了17世纪末俄国历史的重要篇章。《意外归来》的画面定格在服苦役者推开家门的一刹那,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空洞,衣角上还挂着泥泞和寒霜,列宾通过家人们对“归来者”的不同反应而构建出具有张力的戏剧性场景,同时也引发观众对孤注一掷的理想主义者的艰难命运的沉思。
列宾 《纤夫涉水》@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此外,此次展览展出了8个列宾重要作品的创作群组,揭示列宾如何从田野写生到巨制落成的全过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列宾严谨的创作逻辑。其中,《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群组,从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出发,展出纤夫肖像速写、场景素描、油画小稿等,让观众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幅杰作的诞生历程,感受到列宾是如何从最初的构思,一步步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震撼世界的艺术作品。
列宾 《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草图)@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880年夏,列宾赴乌克兰为《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收集素材,这件历时12年的巨制是其重要代表作。展览中也呈现了8件相关写生稿与创作草图,为观众生动“揭秘”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
列宾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同样星光熠熠的是列宾的“朋友圈”。列宾善于以肖像画为时代造像,他为其朋友、家人所创作的肖像画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与魅力。例如,列宾与托尔斯泰长达30年的友谊催生出多幅画像,1887年所作《列夫·托尔斯泰肖像》被认为是其中最杰出者,表现出这位“农民伯爵”和文坛巨匠的独特气质和精神魅力。同时展出的还有列宾为屠格涅夫、安德烈耶夫、克拉姆斯科依、特列季亚科夫等文学家、音乐家朋友创作的肖像杰作。
展览还以列宾所创作的同时代人物肖像为线索,配合特设的互动专区的精彩呈现,邀请观众见证绘画如何与文学、音乐共振,共塑民族精神的黄金时代。
展厅现场。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两国的文化艺术都饱含着热爱生活、关怀人民的真挚情感。列宾笔下劳动者的皱纹、知识分子的沉思、历史剧变中的众生相,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以载道”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列宾及其艺术对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影响,正是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注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