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备策略上的差异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的很明白:刘备占领荆、益、西和戎国,南征夷越,与孙权结盟,内务政事,一出荆州,去宛、洛,刘备率领益州大军,出秦川,称霸中原。
而且,“夷陵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荆州丢了,他只剩下一条腿了。
第二,世界的变化。曹操死后,曹魏势力的重心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刘备并没有向曹魏发起进攻,而是向孙吴发起了攻击。
第三,诸葛亮一直提倡将东吴与自己联合在一起。原本是同病相怜的关系,现在却变成了互相残杀的局面。
从夷陵战役可以看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有很大的战略差异,这种差异很久以前就存在了,比关羽失去荆州之前就有了。
从历史事实来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坚决执行的。
但刘备就不一样了。
刘备三顾茅庐前,他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却一无所获,二十三岁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四十七岁就投靠了刘表,在新野驻军,却不受人信任。
可以说是走投无路,到了刘表这里,一住就是好几年,连出去的路都没有。
《隆中对》让刘备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同时也很佩服诸葛亮。
又得到荆州、益州,刘备的思想也随之改变。
《隆中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荆益的取得,更是无数将士以命换来的,而非诸葛亮的一言之词。
结果也表明,刘备在这一进程中,并非完全听从诸葛亮的指挥。
具体来说,就是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强行夺取刘琮所占的襄阳;要想夺取西川,就必须要靠庞统的手段。
这是一种君臣关系,不是刘备在诸葛亮出关前说的:“我有孔明,如鱼有水。”这只是一种外交上的说法。
在夺取荆州和益州以后,刘备和诸葛亮在北伐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诸葛亮还在等着世界的变化,刘备则要主动出击,要和魏吴决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孙吴结盟,二是与曹操开战。
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了一年多,曹操已经退兵了,刘备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战略上的胜利。
这时,不知为何,关羽竟舍弃荆州防御,向襄樊发起猛攻,要将曹操一网打尽,夺取许都。
事实上,曹操很紧张,甚至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
关于关羽攻打襄樊的详细理由和战略意图,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但绝非关羽一时兴起,胡乱猜测。
很有可能,蜀汉之间,已经有了巨大的战略分歧。
刘备仗着汉中一役的胜利,仗着天下英雄的气魄,乘势将曹操一网打尽,一统北方。
这是一场战争的序幕。
夷陵战役策略研究
夷陵之役,人们普遍认为是东吴人杀害关羽,刘备一气之下,举国蜀汉军队向东征孙吴,为的就是给关羽复仇。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像。
建安219年12月,关羽率领十余名骑兵,在离益州二十余里的临沮(襄樊市南漳县),遭遇马忠的伏击,与大儿子关平同归于尽。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十月,曹丕被献帝册封为皇帝。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刘备在建安二十六年(221)四月,改为章武元年。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因孙权对关羽的攻击而生气,便率领大军向吴国进发。孙权出使,刘备大发雷霆,不肯罢休。
从关羽遇刺,到刘备征吴,前后至少一年半。刘备这次出征,除了要当上皇帝,还得为攻打吴做准备。
这一次的准备,可不是一时冲动。
如果他是因为愤怒,想要为自己的弟弟报仇,那么,一年之后,他的怒气就会消散。
刘备很有可能会在曹操死后,曹丕还很年轻,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才会发动全面的战略攻势。
刘备的策略是:顺流而下,攻占东吴,再与曹魏隔河对垒,最终再与之一战,统一天下。
世上只有曹操与刘备两位大英雄,如今曹操已死,刘备又何惧之有?
刘备不愿独善其身,窝在西南,要当一国之君,他也认为,蜀汉虽为天子,但太过渺小,不符合他的英雄之名。
这才是刘备发起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
但诸葛亮不这么认为。
占领荆州,关羽、张飞都是身经百战之辈,根本没有能力与曹魏大军一较高下,而且,如此漫长的等待,又怎么可能走出益州,争夺天下?
刘备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按照丞相的策略,当缩头乌龟,那还得了?
如果自己不参战,将来死了,那还谈什么争霸?
因此,诸葛亮和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战术上有很大的分歧。
人越老,就越容易冲动,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相反,他们更愿意等。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要离开祁山的原因。
这是一种难以调和的自然法则。
言归正传,诸葛亮就算和刘备一起去了,也不可能打赢夷陵。
蜀汉根本没有能力对抗曹魏和孙吴。
刘备和诸葛亮如果能达成战略上的妥协,采取一种稳健的战术,那么刘备就不会输了,但是,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是很难获胜的。
刘备在夷陵战败后,就退兵到了白帝。
孙权得知刘备留在白帝,却没有撤往成都,吓得不轻,便派使者来求和。
刘备觉得自己一开始出兵太过幼稚,不可能一口吃下东吴,所以只能认了。
然后,他们就会联合东吴,共同抵御曹魏。
单从谋略上来说,刘备连孙权都不如,更不用说诸葛亮了。
诸葛亮虽然有通天彻地之能,但却无法影响到整个世界。
诸葛亮就算跟着刘备去打仗,也无法改变三足鼎立的事实。
要不然,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一招吞了东吴,然后乘胜追击曹魏,这是一个连诸葛亮都没有想到的大好机会,诸葛亮的名声可就臭了。
实际上,刘备被他的部下骗得走投无路,最后功亏一篑。
这是上天的旨意,诸葛亮也没有办法改变。
所以刘备带着诸葛亮去打夷陵之战,也是打不赢,但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