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艺术家用“黑光魔法”复活海底奇观
创始人
2025-07-21 05:00:44
0

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剧照。黄廷匡摄

本报记者 王润

六名演员在全黑舞台上化身“光影魔术师”,没有LED屏幕、没有电脑灯,仅凭“黑光剧”技术与手工戏偶,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巨著《海底两万里》搬上了戏剧舞台。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和抱风屿Tempest Projects联合主办的中法共创舞台剧《海底两万里》近日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该剧作为北京市文联支持的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成为一次跨文化戏剧合作与创新的典范。

“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是70后、80后的科幻启蒙作品,如何呈现这部印刻在几代人心中的名作,尤其是将大家脑海里丰富的海洋世界搬上舞台,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制作人翁世卉表示,该剧特邀法兰西喜剧院导演、演员克里斯蒂安·埃克来华驻地创作,将世界级戏剧理念与东方艺术审美深度结合。

法国艺术家来到中国,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能不能在舞台上拥有完整六个礼拜的排练时间?”因为黑光剧不同于常规话剧演出,对偶戏的表演与灯光配合要求精度极高,演员们必须穿着黑色魔术衣,在全黑的舞台上熟悉自己的站位和动作,差之毫厘都会让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出品方之一中央戏剧学院在昌平校区提供了剧场场地以供排练,香港艺术节委约让这部艺贯中西的作品得以在香港全球首演,使这次“奢侈”的创作成为可能。

走进剧场,观众首先会经历一分钟的黑暗——这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感官重置。当灯光渐起,六名演员同时驾驭人类角色与数十个海洋生物戏偶,在纯黑幕布间构建出令人屏息的海底奇观。“以为看到了剧场版裸眼3D投影!”现场大小观众的一阵阵惊叹让制作团队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如何让凡尔纳的科幻经典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海底两万里》中方导演查文渊表示,“我们以‘寻找文化共鸣点’为锚点,在审美维度实现法式想象力与中国传统留白美学的对话。”法国导演以丰沛的意象构建戏剧空间,而中方团队则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延伸想象,这种“丰沛与空灵”的碰撞,恰似中国水墨画与印象派绘画的跨时空对话。

尼摩船长的塑造被专家誉为“跨文化角色嫁接的典范”。查文渊表示,“船长身上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原型,其隐逸、孤独与使命感,与老庄哲学形成精神共振。”而通过俚语、歇后语等语言创新,让角色“长”在中国演员身上,这种基于人物精神内核的再诠释,打破了文化转译的表层化困境。

创作团队还将《山海经》龙形图鉴融入“蛇鱼”偶设计,既保留东方神话的神秘感,又通过舞龙技艺强化表演张力。这种“法国想象+中国技艺”的模式,构建出独特的审美体系。

“中国偶戏长期被困在‘儿童剧’标签里,我们需要构建现代叙事体系。”《海底两万里》制作人李东强调“偶作为核心角色”的创作理念。李东认为,中国偶剧仍面临认知局限,成本与创作体系限制了其发展。庆幸的是,中央戏剧学院、市文联等专业机构开始理解并支持此类创作,这为突破困境提供了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前言: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满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的统治者是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公元1...
原创 清... 他是晋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曾任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特别是他为...
原创 曾... 要说在我国的七八十年代当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是相对比较低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当中是有“铁饭碗”这样的一...
【散文】龙溪河狮子滩传奇‖何刚...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龙溪河狮子滩传奇 何刚毅 八一枪声惊暗夜,南昌起义挽危悬。 隐踪战线心无畏,...
原创 孙... 说起清朝宣统帝平生最恨的人物之一,孙殿英肯定名列其中。因为孙殿英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盗挖一空...
青春华章|用更高水平“大思政课...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9月17日,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
原创 “... 网上炒的很热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实际是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在网上提出的观点,后来在韩国...
原创 明... 大明,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几乎就是鹰派的天下,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用生命实现了永...
原创 穿... 在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交织的城市中,隐藏着一位文化巨匠的生活足迹——鲁迅故居。这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
原创 她... 一说起清朝历史,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只要提到多尔衮,那大家一定会想到孝庄,只要提到孝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