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半生跋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江苏邳州走出的艺术家丁尚谦以墨色诗境重塑了家乡的文化基因。
丁尚谦的中国画作品,深蕴着文人气息,又极具创新意识,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在丁尚谦的笔下,每一处笔墨的浓淡韵致,每一根线条的曲折凝练,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01 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丁尚谦的艺术成就,源于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与对社会人生强烈的关爱精神。他少年时就喜爱文学和戏剧创作,并热爱绘画。20岁起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有多部剧本上演获奖。后在文化部门工作时,去北京研习中国画,师承当代著名画家石齐与张立辰,两位艺术巨擘的教导为其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齐先生“艺术要点亮自家灯火”的理念,激发了丁尚谦探索个人风格的勇气;而张立辰先生关于中国画笔墨结构与写意精神的阐释,则丰富了他的创作底蕴。
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丁尚谦逐渐形成了墨色交融,画我心声……独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在“师传统,师造化,师心源”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
他的作品融合了多重艺术源流:上承明代徐渭的豪放洒脱,清代八大山人的孤高冷逸,近代吴昌硕的雄浑古拙;又融入齐白石的质朴天真,黄宾虹的浑厚华滋,潘天寿的奇崛险峻。
这种多元融合的艺术语言,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文脉,又洋溢着现代的审美意念,昂扬、雅逸、有情趣,有诗意……在当代中国画坛开辟出独特的美学境界。
丁尚谦的代表作品《秋色赋》《朝阳》《家園》等,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艺术殿堂展出,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和收藏家珍藏。
02 家乡情怀与文化传承
丁尚谦出生于江苏邳州,这片楚汉文化交融的沃土赋予了他最初的艺术滋养。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与社会变迁,深植于他的艺术灵魂之中。
多年赴京研习中国画,他的创作源泉始终扎根于家乡的土地。他不知疲倦地在邳州各地写生,描绘银杏湖、桃花岛、大运河风光带等家乡景观。
近年来,丁尚谦将艺术焦点投向徐州“彭城七里”文脉建设,用画笔记录这条千年文化走廊。他热爱曾在徐州任知州的苏轼,读苏轼的诗词文章,沿着苏轼在徐州的足迹,画云龙山、文庙、黄楼等彭城七里标志性文化地标的变化发展。
为了全方位展现彭城七里的风貌,这位退休后的艺术家展现出惊人的创作热情:天不亮就起床乘头班公交车前往云龙山,观察速写人们晨练、歌舞、攀山……的生动画面;在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中多次前往户部山,和游客一起体味古彭民居独特的韵貌,并用画笔呈现。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画纸上的每一笔都是他对故土情感的流淌。
03 艺术成就与业界评价
丁尚谦的艺术成就获得了业界高度认可。他现为北京紫苑书院画家,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职业画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双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其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权威媒体上的频繁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其艺术影响力。
著名画家石齐如此评价:“丁尚谦在励志于中国画创作前,已在全国报刊发表诸多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的作品笔墨生动、诗意盎然、才情横溢。”
石齐先生特别指出丁尚谦的作品“跃动着徐青藤、八大、吴昌硕等大家的灵動,又独具个人对美好人生的独特认识”,并坚信“以他的才情和努力,一定会在中国画的创造上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雷甲寿,是丁尚谦的同门师兄弟,十数年的相处使他深为钦佩丁尚谦“渊博的学识,精彩的绘画和真诚的为人”。
雷甲寿认为:“他的画上承徐渭、八大、吴昌硕等人的写意精神,又融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的笔墨追求,深蕴着传统美,洋溢着现代美。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是学识的连结,是真情的凝聚。”
04 文化传播与社会价值
丁尚谦的艺术实践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创作,成为传播徐州文化的重要媒介。在写生过程中,他创造了独特的“风景交换”模式——通过与游客的艺术互动,让画作成为宣传家乡的窗口。
在云龙湖畔的一次写生中,一位山西游客因翻看丁尚谦的画册而改变旅行行程,决定先去黄楼、回龙窝等景点“打卡”;而丁尚谦也因年轻人的取景位置画出了满意作品。这种饱含人文内涵的交流,在他的创作中屡见不鲜。
丁尚谦总是热情地向外地游客分享画作背后的故事,讲述徐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讲述刘邦的大风歌,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戏马台项羽悲壮的人生。详细介绍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抗洪保护徐州,建黄楼的壮举,户部山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通过画笔与交流,他让更多人了解徐州、爱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成为徐州文旅宣传的特殊使者。
退休后的丁尚谦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绘画使人年轻。只要拿起画笔,我就兴奋、感到快乐和幸福。我会一直画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州,爱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使他的艺术生命焕发着绚丽光彩。
这位从邳州走出的艺术家,用半世纪光阴在宣纸上创作着美好。笔锋游走于城市和乡间,足迹丈量故宫的房檐与家乡的银杏林。当他在晨光初现的云龙山下展开画纸,水墨中流动的不仅是技巧,更有一方水土千年不息的文脉。
下一篇:李溪芮|女神写真 | 过于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