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中兴
家住宁阳,距济宁不过百里,我竟然不知济宁啥模样。有人笑话我说:“白活50年!”
想想也是,于是和妻子一起踏上了“游济宁”的旅途。在汽车站下了车,不知去往何方,但觉满城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忽见来了公交车,我们便跳了上去。车子东绕西拐,眼前来到一处宽阔的大道,路两旁不时闪过商城、超市等牌匾。蓦然眼睛一亮:太白楼!李白的太白楼!发表了诸多文章、常常以“李白酒后诗千篇”自夸的我,赶紧拽着妻子下车,去拜谒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谪仙”。
据《山东通志》记载: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由湖北安陆迁居济宁,常到酒楼饮酒,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唐咸通二年(861),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为该楼写下“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酒楼名声大振,远近皆知。
登上城墙,但见翠竹掩映中,有李白的汉白玉塑像立在那里,给人飘逸洒脱之感,只是手中缺少酒杯。我赶忙跨前一步,让妻子拍了几张照片,感觉好像与李白有了某种沟通,身上仿佛沾染了“谪仙”的仙气。站在垛口向南望去,隐隐可见老运河岸边的绿柳,似乎仍能听到运河上船工的号子声。遥想当年,李白可曾也像我这般观望?
上了二楼,就见有很多的游人往来穿梭,有的拍照,有的抄写诗歌,有的默读李白的大作。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诗人所书“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游廊和院内有唐代以来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碑碣六十余块。济宁的秀丽山河,淳朴民风,久远悠长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李白,他用诗歌颂济宁,赞美济宁,表达出“我家寄东鲁”的眷恋情怀。在这里,他和杜甫同游,留下了好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深秋时来到了济宁李白的家中,他在诗中描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离别时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楼上往下走,不觉灵感来临,咏出《太白吟》:“一首一首/一篇一篇/字里行间/离不开举杯把盏/仗剑出川/对酒尽欢/东鲁狂歌/西望长安/梦里依稀君王宴/又谁料赐金放还/将大唐问遍/岂止是《蜀道难》/《月下独酌》空余长叹……”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