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之下,流动之上
“地表之下,流动之上”是“2025第三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CAFAM广角项目赛道的特等奖方案。展览以华北流域的永定河为线索,通过七件艺术作品探讨水体在地理、生态、制度与身体之间的渗透性,呈现一种非线性、非中心、非理性的叙事流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展示与教育平台,长期致力于支持青年策展人的实验性项目。本次展览不仅展现了年轻策展人对生态议题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深度勾连。展览将持续展出至暑期,欢迎观众亲临现场或通过线上导览平台了解更多内容。
可持续科学水拼图工作坊
“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都曾见过大海。”
每一滴水在抵达我们的水龙头前,都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它们见证了大江大河与海洋的浩瀚,也与无数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水是维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正如展览“地表之下,流动之上”所探讨的永定河,这条北京的“母亲河”承载着复杂的地理与历史记忆。从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永定河的水流串联起不同的生态系统与人文景观。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永定河流域也临着水资源相关的挑战。这与全球面临的水危机形成了深刻呼应。
如今,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气候危机的核心议题之一。面对淡水资源日益稀缺的未来,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我们该如何行动?本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办馆内首场可持续水科学拼图工作坊,与公众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话题。
什么是可持续水拼图?
可持续水拼图源自法国,是一种将水资源保护、水循环原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的创新教育形式。通过拼图游戏、科学工作坊或艺术创作等方式,参与者可以系统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水循环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的影响,并激发个人与集体采取可持续行动。
工作坊将通过57张卡片和4个小游戏,帮助参与者全面认识水资源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在互动中,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个人和集体能够采取的措施,共同为水资源保护贡献力量。
活动报名
时间:2025年7月13日(周日)10:00-12:00(9:50在前台签到集合)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会议室
对象:14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人(限额15人)
注:报名后如不能参加请及时取消,年度内累计两次未取消且缺席者,将暂停本年度公教活动参与资格
请微信扫码,预约本次活动
活动组织
本次工作坊由GreenGeek和ARTION艺术小组联合组织。
GreenGeek是一个关注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校联盟环保平台,汇聚了来自国内外上千名公益爱好者及各行业人士。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学习、创意实践等方式,为青年提供学习与践行公益理念的机会。
ARTION艺术小组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自发组织的跨学科艺术小组,致力于连接艺术与现实,以策展、摄影、写作等形式探索社会议题与文化记忆的多元表达。
通过这次展览与工作坊的结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艺术与教育的力量,唤起更多人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与行动。期待与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见面,共同为可持续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艺术家分享会:河流,生态与记忆的多重维度
“地表之下,流动之上”展览将举办线上艺术家分享会,分享青年艺术家以在地性问题为聚焦的社会、生态、文化维度的艺术创作。
本次分享会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参展艺术家蒋宏波、赵亿和赵思龙将围绕参展作品的创作实践展开分享,聚焦永定河流域的个体经验、技术媒介与地理政治的交织。下半场特邀艺术家陈诺与胡心依,为展览对河流的关注增添全球视角。两位青年艺术家将重点分享他们共同创作的项目《Walking Like River》,该项目通过“反制图”实践与“反纪念碑”行为,探讨人类对河流源头的命名与控制,以及河流如何以自身的流动性挑战固定边界与空间认知。他们亦将介绍项目在伦敦举行的行走工作坊如何激发参与者如河流般偏移、记录、绘图,集体构建一场抵抗控制、唤起感知的艺术行动。
蒋宏波 《山水》数字影像 3'16”
戢宇翔、赵思龙、刘宇开、赵昶然(返祖现象团队) 《血,宗族,
人工智能》 亚克力,透明投影膜,立体声,彩色动态影像 3'14”
赵亿《永定无定》艺术微喷 系列共 22 幅作品 20x20cm;25x25cm;30x30cm
活动信息
时间:2025年7月13日(周日)19:00 - 21:00
地点:腾讯会议
人数限制:100人(先到先得,满员即止)
扫描二维码,进入线上会议室
青年艺术家介绍
蒋宏波
数字艺术创作者、空间设计师,现居东京,就读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映像空间领域修士课程。创作聚焦CG影像中人与自然、科技之间的张力,并探索数字媒介在空间叙事与沉浸体验中的可能性。其作品曾获日本亚洲数字艺术大赏展“优秀赏”,并于福冈市美术馆展出,近期亦入选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数字艺术项目“DIGIVERSE引力计划”。
返祖现象团队
由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和在读生组成的新媒体艺术实践团队。返祖现象意为数字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符号化回潮,我们相信,数字艺术不仅存在于屏幕与代码之间,更是一种公共表达的回归与再创造。工作室专注构建临场体验和在地性表达,将数字技术与特定场域的文化脉络相结合,重新激活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空间记忆。
赵亿
摄影师、纪录片创作者,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以图像为主要媒介,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关注当下社会性议题与边缘群体。作品入围第八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第二回半山摄影奖、第六届1839摄影奖提名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等展出。
陈诺
跨学科青年艺术家,现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他的实践融合摄影、影像、装置与田野研究,长期关注水系与殖民记忆的纠缠,探讨河流沉积物中的权力结构与物质历史。其研究围绕泰晤士河与长江展开,通过“物质湿性”介入历史叙事,揭示看似自然状态下被隐藏的政治与控制逻辑。
胡心依
青年艺术家,工作于中国、英国与韩国。她以“步行”作为核心方法论,结合绘画、装置、影像与在地研究,在战争遗址与自然文化遗产等地展开创作。其项目关注泰晤士河流域中战争留下的能量与地貌感知,尝试通过“反制图”方式抵抗中心化叙事,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对更大系统的回应。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CAFAM赛道
地表之下,流动之上
展览时间:2025年7月4日—8月24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C展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单位: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与美育课程虚拟教研室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编辑 /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