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广州大学主办,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中国美术报、广州画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广州大学启幕,来自广东省美术界、高校、基础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州大学师生约200人参加开班仪式。
“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项目负责人许洪林教授在主持开班仪式时介绍,本项目以壮大乡村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为核心,着力培养能够扎根乡村土壤的“乡村美术教育实践者”和“乡村艺术创作主力军”,为乡村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晓晴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大学将以最高标准,整合美术与思政、教育等学科优势资源,全力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同时也希望各位学员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成为乡村“美育使者”,化作乡村美育的“火种”和“引擎”,将所学所获带回乡村、带回学校,积极实践创新,影响带动更多身边的教师,让更多乡村孩子受益。
来自河南焦作的学员代表冯涛代表全体学员承诺,将以“归零”的学习者、“沉浸”的践行者、“共享”的同行者和美育的“传播者”的姿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次课程和实践,以“满载而归”的研学成果,践行“为乡村美育扎根铸魂”的时代承诺。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许钦松强调,乡村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土壤,美术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文化育人与审美培育的双重使命。“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而美育教育正是激活乡土文化生态的核心环节之一。”他指出,当前正是提升乡村美育教育的关键节点,期待本次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能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多方协作,努力为乡村培育一批优秀的美术教育骨干和艺术创作人才队伍。
开班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乡村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乡村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旨在从专业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搭建起新的联动乡村美育研究新平台,推动乡村美术文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开班现场布置了“百年乡村美术教育研究专题展览”,内容涵盖教育家精神与乡村美术教育、乡村美术教育与美育实践、乡村美术教育百年大事件,并对1949年以来的乡村题材美术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示,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幅乡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画卷。开班仪式上,授课专家和全体学员向广州大学赠送集体创作作品。
此次培训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2名学员报名。经资格审查、专业初审、专家评审等多环节综合评估,并报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核,最终录取了25名学员。他们来自内蒙古、贵州、河南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硕士学历10人,副高以上职称4人,还有地级市美协副主席2人,8人曾入选全国美术展,2人入选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并获进京作品展展览,全体学员均以中国画为主要创作方向,不乏省级名师和兼职美术教研员。
项目组建了由国内艺术创作领域和美术教育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构成的授课团队。学员遴选遵循区域性、在地性、代表性和持续性原则,并将持续跟踪关注,力求形成示范和种子效应,打造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的经典案例。
接下来,学员将在广州大学开展为期35天集中授课,通过学术讲座、理论研讨、艺术考察、乡村调研、创作实践和成果汇报等教学环节进行培训。本次培训总时长99天,拟于12月13日至23日举办优秀成果交流展与学术论坛。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