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第三届遵义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迎来了一场聚焦青年、面向未来的思想盛会——“破界·共生”青年影像艺术创新发展对话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影像艺术家、专家学者、青年摄影人及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影像艺术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本次对话会由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办,是本届影像文化周中唯一一个以青年为核心视角的高端对话单元,同时也是该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的重要活动。
对话会以“破界·共生”为主题,围绕“影像+文化解码”“影像+文旅赋能”“影像+科技转译”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推动影像艺术与文化传承、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激发青年影像人的创作活力与社会责任感。
当前正值国家推进“文化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影像作为记录时代、表达情感、传递价值的核心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并推动社会进步。此次对话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凝望,更是对影像艺术未来发展的前瞻思考。
在“影像+文化解码”环节,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著名影像学者高初以《影像作为文化基因的视觉钥匙》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影像有效激活和传承中华文化,成为当代影像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他结合自身多年研究经验,分享了影像在唤醒民族集体记忆、挖掘地域文化基因方面的独特作用,并呼吁影像创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文化的“活化”。
“影像+文旅赋能”板块,来自新疆的青年摄影家牛思源,贵州省旅行社协会会长、贵州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曦分别从叙事构建与产业转化角度展开阐述。牛思源认为,摄影师不仅是影像的记录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体验的创造者,能够深度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价值。朱曦则从贵州文旅资源出发,提出“影像+”将成为贵州从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重要推动力,并就人才培养、内容生产、传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影像+科技转译”主题演讲中,来自广东的青年摄影家文建钧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对影像创作与传播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随着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影像艺术正逐步迈入全民共享的新阶段,影像工作者不仅要拥抱科技,更要在技术浪潮中坚守初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互动交流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五位嘉宾共同围绕“破界共生”的深层内涵展开深入对话,话题涵盖影像艺术的价值重构、青年影像人的成长路径、影像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等多个维度。嘉宾们的真知灼见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思维边界,也为未来影像艺术和青年摄影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思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相康 吴蔚
编辑/姜雨熙
二审/陈江南
三审/陈曦
下一篇:李叙耕—香港UGK油画院高级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