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7月5日讯 (记者 王国柱)7月4日,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克俭,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新美,分别带队参观调研泰州市高港口岸街道李俊艺术馆,对该馆正在构建"紫藤IP"国际传播体系表示赞赏。
作为泰州首个以当代艺术家、泰州市人大代表李俊命名的文化地标,李俊艺术馆自开馆以来便以"艺术毛细血管"的定位融入社区肌理。徐克俭在巨幅画作《紫气东来》前驻足良久,该作品以篆隶笔意重构紫藤意象,被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评价为"传统美学基因的当代转译样本"。徐克俭在调研中强调,文化统战工作需打破"展厅围墙",让艺术创作"既悬挂于殿堂,更生长在街巷"。
馆内"隽绘"人大代表社会事业观察点成为调研焦点。李新美翻阅《民生图谱》系列手稿时表示:"作为市人大代表,李俊将民生议题转化为花鸟画的视觉语言,是代表履职的诗意创新。"据统计,该观察点累计收集群众建议137条,其中孵化的"艺术微课堂"已在高港培育青少年艺术爱好者超800人,形成"画笔丈量民情、色彩传递民意"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在融合苏州缂丝技艺与巴黎时装美学的装置艺术《紫境美仪》前,李新美驻足细观。这件曾亮相纽约时装周的作品,以动态光影将紫藤纹样解构为"流动的东方诗卷",其衍生设计的真丝方巾作为"泰州文化信物"随经贸代表团出访英国,在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洽谈中,实现了"传统纹样美学"与"现代科技创新"的跨界对话。
"当《费加罗报》将其誉为'可穿戴的敦煌壁画'时,泰州紫藤已成为世界解读中国文化的视觉密码。"馆方负责人介绍,李俊艺术馆正构建"紫藤IP"国际传播体系,通过与法国里昂丝绸博物馆的纹样互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驻地创作,让泰州本土艺术以更具当代性的表达方式参与全球文化叙事。
据悉,李俊艺术馆下一步将启动"紫藤全球巡展计划",推动泰州文化符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空间中衍生出新的叙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