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大叔参加新书分享会,为何让人感动
创始人
2025-06-27 22:31:04
0

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6月25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在作家陈行甲的新书分享会上,一位衣着朴素、面容朴实的大叔引发关注,迅速走红网络。

他叫刘诗利,今年58岁,来自河南濮阳。据媒体报道,当天他像往常一样在书店看书,临书店下班时,他发现很多人还没有走,感觉有些奇怪,就过去看了看,发现是陈行甲的新书分享会,就在一旁默默聆听。陈行甲为其送上签名书,并感慨,“老哥,你是我的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

视频截图

很多网友被这一幕感动。建筑工人、年近六旬、衣着朴素、像田垄一样的皱纹……这些外在形象确实可能与作家分享会上的读者有“反差”,但是我想,人们之所以眼前一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中一暖,从这样的场景中获得了一股力量。

“刘诗利遇见陈行甲”很偶然,但他出现在书店并非偶然。他初中文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曾是一名民办教师。他主要看建筑、农机、电焊还有诗歌类的书籍,在济南等地打工时,也曾办过借书证。他是书店的常客。

有网友评价他“脚踩泥泞依然仰望星空”,获得高赞。刘诗利的身份是建筑工人,但我们大可不必将新书分享会现场的工地大叔,看作一种“别样的风景”。他是热爱书籍之人,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读者。

真正感动我们的,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阅读理念: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可以捧起书本,进入那个浩瀚的精神世界任意遨游,并获得心灵上的安宁。仔细想想,这样的场景又何尝不是大千世界的一抹寻常呢?

常去书店、图书馆的人都知道,这类书迷并不罕见,我就曾多次在书店遇到过。他们通常还带着1.5升的大瓶水(可见是长时间阅读),虽不修边幅,但读书神情专注。还记得读大学时,皮肤黝黑、穿着粗布迷彩服的几位大叔,白天在我们学校附近工地干活,晚上就在学校阅览室看书。

近年来,类似的人物也常常被媒体报道:手捧两块红砖练习朗诵的建筑工人李小刚、在东莞图书馆写下告别留言的农民工吴桂春……他们都曾给予我们力量。这股力量可能和梦想无关,却足够慰藉人心。

事实上,读书本就可以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完全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中汲取单纯的快乐和力量。已经年近六旬的刘诗利,阅读不太可能是为了找工作,也不太可能是为了升学考证,可能仅仅是工作之余的放松。但仅此而已,也就够了。

他至少告诉我们,在这个网络纷扰、信息碎片化、时间被琐事切割的时代,不是只有刷短视频才可以打发时间。

反过来讲,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一种潜在需求: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务工者,他们可能此前很少接触大型书店,或许也可以通过引导和宣传,让更多的刘诗利更充分地知晓,还有很多公共场所和公共资源向所有人敞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公益展览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斡...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大明“卫青霍去病”的开国名将蓝玉,统率15万久...
原创 回... 【前言】 提起非洲,或许我们经常想起的就是贫穷、落后以及疾病缠绕,也经常有误解和偏见笼罩,很少有人注...
原创 朝...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这样的特级英雄,有孙占元、邱少云、胡修道这...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许... 引言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去世,在他的遗物中,除了两把砍刀和一把手枪,最引人注目的...
原创 郑... 引言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虖犬羊?...
原创 赫... 赫鲁晓夫的晚年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宁静。虽然他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照料花园中的植物,尝试从这份接触...
原创 侵... 侵华日军写回忆录承认:八路军这一点让日军感觉不可思议!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部队中有一名士兵,名叫...
原创 清...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应该都能发现,宫里的嫔妃脖子上都会戴着白布条,我们总以为她们只是为了好看,更具观赏...
“岚·记忆”档案图片展9日在平... 平潭网7月10日讯(融媒体记者 林舒玲)9日上午,“岚·记忆”档案图片展在平潭举行开展仪式。省委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