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作为一种充满魅力与挑战的爱好和投资方式,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然而,在古玩收藏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需要注意的忌讳。
若不小心触碰这些忌讳,可能会让收藏者陷入各种麻烦和损失之中。
以下将详细阐述古玩收藏中需要避免的十大忌讳。
一、勿与外行人讨论
古玩收藏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鉴定技巧和丰富的市场经验。
与那些对古玩一窍不通的外行人讨论收藏相关事宜,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他们缺乏对古玩的基本认知,无法理解收藏者在寻找一件心仪藏品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比如,为了找到一件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特征的玉器,收藏者可能需要跑遍各大古玩市场,与众多卖家周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他们也难以体会到当收藏者发现一件珍品时那种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外行人可能会给出一些不恰当的建议或评价,误导收藏者的判断,影响其收藏决策。
二、拒绝与“半吊子”交易
在古玩市场中,存在着一类被称为“半吊子”的人。
他们对古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皮毛而已,并不深入和全面。
这些人在交易时,往往只盯着价格,一心想要以低价购入藏品。
他们缺乏对藏品真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准确判断能力。
例如,一件看似普通的玉器,可能因其独特的工艺、罕见的纹饰或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而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半吊子”们可能只看到其外观的普通,而忽视了这些潜在的价值因素。
与他们交易,收藏者很可能会到处询问藏品的真假,遇到不懂行的收藏爱好者或者同行“打枪”,他反过头就会找你要求退货或者换货,让你哭笑不得。
而且这种人因为没有真实的鉴定眼光,在收藏过程中极其矛盾,但是有时又喜欢装着什么都懂的样子到处评价,或者购入一些看似便宜但实际上价值不高的物品,从而遭受经济损失。
三、注重情绪管理
古玩收藏过程中,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市场的波动、藏品的真伪鉴定等因素都可能引发收藏者的情绪波动。
当遇到一件心仪的藏品时,收藏者可能会因为兴奋而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购买决定。
比如,在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备受瞩目的瓷器吸引了众多收藏者的目光,现场气氛热烈,竞争激烈。
此时,一些收藏者可能会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不顾自己的预算和对藏品的理性评估,盲目抬高价格竞拍。
而当遇到藏品鉴定为赝品时,又可能会陷入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中,影响后续的收藏决策。
因此,收藏者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四、避免询问藏品来源
在古玩收藏中,询问藏品的具体来源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询问藏品来源可能会暴露收藏者的收藏意图,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藏品的来源可能存在一些不合法或不道德的情况,如盗墓所得、非法走私等。
如果收藏者过于关注藏品来源,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陷入法律纠纷或其他麻烦之中。
此外,一些卖家可能会因为收藏者询问来源而提高价格,或者对收藏者产生警惕心理,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
因此,收藏者应该将重点放在藏品的真伪、品质和价值上,而不是过于纠结其来源。
五、不过度追求“以藏养藏”
“以藏养藏”是一些收藏者常用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出售自己的藏品来获取资金,再用这些资金购买其他藏品。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参与者个人的收藏眼光和藏品品质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也许东西算不上珍惜之物,但是可能受到市场的追捧,很容易换手成功。
过度依赖“以藏养藏”,可能会导致收藏者只关注藏品的市场流通性和短期获利能力,而忽视了藏品的质量和价值。
例如,一些收藏者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会选择出售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藏品,转而购买一些市场上热门但实际价值不高的物品。
长期来看,这种做法会使收藏者的藏品质量逐渐下降,收藏的意义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六、切勿外借藏品
古玩藏品通常具有极高的价值,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
将藏品外借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
即使是珍贵的物品,在他人手中也可能因为使用不当而损坏。
比如,一件精美的书画作品,如果在借阅过程中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展示,可能会受到潮湿、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纸张发霉、褪色,从而严重影响其价值。
而且,外借藏品还存在丢失或被盗的风险。我就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所以教训是很深刻的。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收藏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心理上难以接受的。
7、杜绝参与非法活动
在古玩收藏的领域里,务必坚守法律的底线,坚决杜绝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文物交易活动,像盗墓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非法行径。
从法律层面来讲,我国有一系列完善且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私自挖掘、盗掘古墓等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法律。
一旦被发现,参与非法活动的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非法文物交易和盗墓活动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每一座古墓、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特定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信息。
盗墓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往往采用粗暴的方式挖掘古墓,导致许多文物在挖掘过程中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永远丢失。
对于收藏者而言,参与非法活动更是后患无穷。
一旦被卷入非法文物交易的旋涡,不仅会面临法律的严惩,还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
在收藏界,声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非法交易记录的收藏者很难再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尊重,其收藏事业也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8、摒弃盲目自信
在古玩收藏中,盲目自信是一个常见且危险的陷阱,尤其是当面对高价或珍贵藏品时,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谨慎。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赝品层出不穷,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也有可能看走眼。
有些收藏者在积累了一定的收藏经验后,就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认为自己对古玩的鉴定和判断能力已经非常高超。
例如,在拍卖市场上,一件标价高昂的古代书画作品可能会引起众多收藏者的关注。
一些盲目自信的收藏者可能仅仅凭借自己的初步观察和有限的知识,就轻易地判断这件作品为真品,并毫不犹豫地参与竞拍。
然而,这些高价或珍贵藏品往往是造假者重点模仿的对象,他们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制作赝品,使其在外观、材质等方面与真品极为相似。
一旦收藏者因为盲目自信而购买到赝品,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这种损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会对收藏者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影响其后续的收藏决策和信心。
因此,在面对高价或珍贵藏品时,收藏者应该多听取专家的意见,进行多方面的鉴定和评估,绝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做出决定。
9、放下完美主义执念
在古玩收藏过程中,很多收藏者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误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收藏的每一件藏品都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瑕疵。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古玩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
实际上,有时候这些缺陷不仅不影响藏品的价值,反而能为其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历史韵味。
以一件古老的玉器为例,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和氧化,它的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沁色和磨损。
但这些沁色和磨损正是它历经岁月沧桑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琢磨工艺、埋藏环境等信息。
从艺术和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些缺陷是无法复制的,是藏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比如,一幅古代的书画作品,可能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破损或褪色的情况。
但通过修复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保存状况和流传轨迹,这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收藏者应该放下完美主义的执念,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看待藏品的价值,学会欣赏和接受藏品的不完美。
10、莫要贪小便宜
在古玩市场中,贪小便宜往往是导致收藏者购买到假货或质量不佳藏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收藏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低价出售所谓的“珍品”。
这些“珍品”看似价格诱人,但实际上大多是精心制作的赝品或质量低劣的物品。
例如,在一些古玩地摊上,经常会有商家声称自己的某件瓷器是古代官窑出品,价格却非常便宜。
一些贪小便宜的收藏者看到如此诱人的价格,往往会心动不已,而忽略了对藏品进行仔细的鉴定和分析。
当他们购买回家后,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官窑瓷器”不过是现代仿制品,毫无价值可言。
购买到假货或质量不佳的藏品,不仅会使收藏者遭受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其收藏质量和信誉。
在收藏界,一个经常购买假货的人,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行为,如果你的要求在市场上很难得到满足的话,那么,来满足你的,只有“骗子”了。
以上这些忌讳都是为了避免在古玩收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帮助收藏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藏品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