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表示,普京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华。此次访问意义非凡,或许与一项酝酿多年的关键合作有关。
普京(资料图)
2010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构想被提出,旨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助力。但这一构想在推进过程中遭遇阻碍,俄罗斯起初并不赞同,其更倾向于自身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对新的开发银行兴趣缺缺。
直至俄乌冲突爆发,局势发生改变。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严厉制裁,涉及金融、贸易、能源等诸多领域。制裁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欧洲市场份额大幅流失,大量资本外逃,外汇储备也在制裁冲击下逐渐减少,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布局,将目光更多投向东方,中国作为经济实力强劲的合作伙伴,地位愈发重要。俄罗斯意识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是缓解经济困境、应对外部压力的关键途径。
普京(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长期在国际事务中对俄罗斯施压,在东欧部署军事力量,拉拢周边国家,试图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与此同时,美国还企图分化中俄关系,通过各种手段破坏地区稳定。普京为维护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确保国家地缘政治安全,做出了深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决策。因为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中国在经济上紧密绑定,能够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今年6月初,上合组织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于北京召开会议,会议重点聚焦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构建财金智库网络等议题被提上日程。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明确指出,全球经济正历经重大变革,金融合作对于稳定局势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浪潮、绿色转型需求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拥有属于上合组织自己的银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一观点得到众多成员国响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伊朗等国纷纷表态支持。伊朗央行行长还专程前往中国参会,强调支持建立结算和融资基础设施。这些国家清楚认识到,仅依靠西方银行体系,难以满足自身在清洁能源、气候应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庞大资金需求。拥有一个内部的金融平台,能极大推动项目开展。
普京(资料图)
尽管俄罗斯态度转变,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筹建仍面临挑战,印度的态度成为关键。印度外交奉行“多边平衡”策略,既不愿受中国主导,也不想被西方完全掌控。此前,印度在诸多事务上表现出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在区域金融架构等问题上持保留态度。
中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层面看,能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为双方企业拓展市场。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先进制造业互补性强。在能源合作上,除传统油气领域,双方还在新能源领域积极探索,如联合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在北极LNG项目、光伏组件生产及储能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从政治层面讲,中俄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增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推动全球多极化发展。面对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中俄携手能有效制衡,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稳定性。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对中国态度转变,促成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筹建这一关键合作取得进展。尽管前方还有印度态度等不确定因素,但这一合作若能成功落地,将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对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期待在未来,中俄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克服困难,推动这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