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青藏高原发现全球新物种“水中钻石”
创始人
2025-06-23 18:04:31
0

想象一下,在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的高原湖泊边,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表面,竟然隐藏着从未被人类认识的“微观艺术家”“水中钻石”!近期,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他们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研究成果于2025年6月11日发表在植物分类学经典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第一作者为上海海洋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姜雨菲,通讯作者为张玮。

这个新成员属于硅藻家族。

硅藻是水里的“玻璃建筑师”“水中钻石”,细胞表面可以形成出精美绝伦、花纹各异的硅质外壳!这次发现的“从前措舟形藻” (Navicula congqiancuoensis W. Zhang & S. Blanco),就是硅藻门、舟形藻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属的一位新成员,全球首次报道。

从前措舟形藻的壳面呈线性至线状披针形,中央略宽,两端宽圆。其壳面大小为:长42.7~51.2μm,宽4.9~6.1μm,长宽比8.2。中轴区呈狭窄的线性,中央区小且椭圆,偶见2~3条较短线纹。壳缝直,近缝端稍向次级侧弯曲,远缝端钩状延伸至壳面边缘。内壳面中,中央结节处有半披针形纵向增厚,远缝端末端具螺旋舌。线纹呈放射状排列,密度为14~16条/10μm,两端略收敛。孔纹为纵向线纹,密度为50个/10μm,排列非常紧密。

快看!这就是“从前措舟形藻”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的真容,像不像一艘艘两头圆圆的小船?

这两张图是放大10000倍看到样子,“从前措舟形藻”的外壳简直是微雕艺术品!表面有排列整齐的放射状条纹,还有密密麻麻的精致孔洞!更酷的是,它的“缝线”(壳缝)末端还带小钩子,结构超精细!

这个小生命可不是住在普通池塘!它的家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海拔淡水湖——从前措。这里的生存条件堪称“极限挑战”:

年均温只有3℃左右,发现时水温仅13.5℃;湖水清澈到极致,电导率极低(17.5 µs/cm),几乎接近纯水!pH值偏碱性 (8.9~9.4);“贴地求生”,它紧紧贴在湖边砾石表面的生物膜里,和绿藻、蓝藻等邻居一起,组成了高寒湖泊特有的“微观地毯”。

发现一个新物种,其意义远不止“又多了一个名字”。它是生命多样性的“惊叹号”:在看似严酷荒凉的高原湖泊,依然孕育着如此独特、适应力极强的生命!这刷新了我们对青藏高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它也是环境的“活指标”:硅藻对环境变化超级敏感。研究这种只生活在超纯净、高寒水域的藻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和评估青藏高原脆弱的水生态健康,尤其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科学家们看来,“从前措舟形藻”还是一把探索未知的钥匙:它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征是如何演化出来,以适应极端环境?这些奥秘等着人们去解答。

策划制作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林林

资讯来自于: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开始长征后,陈毅和项英率领剩下的部队继续打游击。 与长征相比,其实...
原创 雍...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仅有李卫能够善终?其中皆因一个“字” 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中胜出,成为大清帝王,...
原创 这...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在大部分的历史迷中都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很多人甚至觉...
原创 神... 《三国演义》的魅力就在于此,比正史更加有趣,也更神秘。 演义里经常会出现刀斧手的画面,不管是宴会、谈...
原创 监... 《元文类》“国朝肇基朔方,地大,驰马、牛、羊可以不限量数计”。蒙古族可谓是马背上的民族,在蒙元时期他...
原创 秦... 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汉朝之前无汉族,所以秦始皇不是汉人. 首先作为大汉子孙,我们得明白汉族的起源...
原创 皇... 说到大清朝的创造者皇太极也是一代英雄,将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建成一个攻无不克的战斗民族,带领着20万的...
原创 铁... 友情提示:本文比较枯燥,大约有三千六百多字。 在成吉思汗铁木真还没有统一高原的时候,高原上有黑塔塔...
原创 清... 这事大概怨不到康熙头上,要埋怨,也应该指责雍正,换句话说,无论康熙还是雍正,都缺乏国际视野。在鸦片战...
原创 封... 在《封神演义》中,黄飞虎是商朝重臣,其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却不会法术,是一位凡将。 然而,就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