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青藏高原发现全球新物种“水中钻石”
创始人
2025-06-23 18:04:31
0

想象一下,在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的高原湖泊边,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表面,竟然隐藏着从未被人类认识的“微观艺术家”“水中钻石”!近期,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他们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研究成果于2025年6月11日发表在植物分类学经典期刊《植物钥匙》(PhytoKeys)。第一作者为上海海洋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姜雨菲,通讯作者为张玮。

这个新成员属于硅藻家族。

硅藻是水里的“玻璃建筑师”“水中钻石”,细胞表面可以形成出精美绝伦、花纹各异的硅质外壳!这次发现的“从前措舟形藻” (Navicula congqiancuoensis W. Zhang & S. Blanco),就是硅藻门、舟形藻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属的一位新成员,全球首次报道。

从前措舟形藻的壳面呈线性至线状披针形,中央略宽,两端宽圆。其壳面大小为:长42.7~51.2μm,宽4.9~6.1μm,长宽比8.2。中轴区呈狭窄的线性,中央区小且椭圆,偶见2~3条较短线纹。壳缝直,近缝端稍向次级侧弯曲,远缝端钩状延伸至壳面边缘。内壳面中,中央结节处有半披针形纵向增厚,远缝端末端具螺旋舌。线纹呈放射状排列,密度为14~16条/10μm,两端略收敛。孔纹为纵向线纹,密度为50个/10μm,排列非常紧密。

快看!这就是“从前措舟形藻”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的真容,像不像一艘艘两头圆圆的小船?

这两张图是放大10000倍看到样子,“从前措舟形藻”的外壳简直是微雕艺术品!表面有排列整齐的放射状条纹,还有密密麻麻的精致孔洞!更酷的是,它的“缝线”(壳缝)末端还带小钩子,结构超精细!

这个小生命可不是住在普通池塘!它的家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海拔淡水湖——从前措。这里的生存条件堪称“极限挑战”:

年均温只有3℃左右,发现时水温仅13.5℃;湖水清澈到极致,电导率极低(17.5 µs/cm),几乎接近纯水!pH值偏碱性 (8.9~9.4);“贴地求生”,它紧紧贴在湖边砾石表面的生物膜里,和绿藻、蓝藻等邻居一起,组成了高寒湖泊特有的“微观地毯”。

发现一个新物种,其意义远不止“又多了一个名字”。它是生命多样性的“惊叹号”:在看似严酷荒凉的高原湖泊,依然孕育着如此独特、适应力极强的生命!这刷新了我们对青藏高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它也是环境的“活指标”:硅藻对环境变化超级敏感。研究这种只生活在超纯净、高寒水域的藻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和评估青藏高原脆弱的水生态健康,尤其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科学家们看来,“从前措舟形藻”还是一把探索未知的钥匙:它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征是如何演化出来,以适应极端环境?这些奥秘等着人们去解答。

策划制作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林林

资讯来自于: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考古张忠培》新书分享会举行,... 今年是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诞辰90周年。8月5日,《考古张忠培》新书分享会在长春...
原创 他...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朝代建立之后,开国的皇帝往往都会使用各种手段来嫁祸当年给他建立国家的功臣们,尤其是...
原创 不...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李... 世间万事,风云变幻,苍黄翻覆。纵使波谲云诡,但制心一处,便无事不办。天定胜人,人定兮胜天。——袁天罡...
原创 李... 本文记叙的是毛主席的一位警卫员李耿成的亲身经历。 李耿成17岁参军被分配到北京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
原创 如... 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决定最后的成功与失败。那么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就有可能影响...
原创 中... 中国是一个朝代更迭比较快的国家,从古到今,历经五百多位皇帝,五千年的历史,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
原创 秦... 中国祖先们的智慧一向都是世界上拔尖的,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创造各种奇迹,将原本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原创 曾... 每天3分钟,了解真实的曾国藩 成功的人,认为是性格原因,让他获得了成功。 失败的人,认为是性格原因,...
陈济棠的真相(18) 驳李洁之《陈济棠发家史》(八) (十六) (1)1929年5月那场“黄白徐舒武装叛乱”,其实就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