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品南
五年前那个炎夏,母亲在书画馆挥毫写下“国泰民安”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是在我孙儿远臻学习书法的雨花区“两支笔成人书法馆”。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倾泻在古朴的宣纸上。母亲身着她最爱的红色隐格衣衫,静静坐在桌前。岁月在她脸上刻满皱纹,脊背也不再挺拔,但眼中对书法的热爱,却从未有过丝毫黯淡。
母亲对书法的痴迷由来已久。记忆里,父母闲暇时总爱铺开废旧纸张,研磨挥毫。他们专注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笔墨交织的一方天地。长大后我才懂得,书法于父母而言,不仅是爱好,更是表达内心、寄托情感的独特方式。
那天下午,远臻在慧慧老师指导下认真练习基本笔画。母亲看着孙儿稚嫩又认真的样子,欣慰地笑了,转头对我说:“远臻练字好认真的。我也好久没写过毛笔字了,可以试一下吗?”我赶忙扶她起身,来到隔壁书画室,向益阳籍书法家周纳新老师说明来意。周老师热情地为母亲整理好纸砚笔墨。母亲端坐片刻,似在与纸笔进行无声对话,随后缓缓起身提笔。那一刻,她的专注让周围一切都仿佛隐去。笔下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深情:一横一竖,是她对正直品格的坚守;一撇一捺,是她对豁达人生的诠释。运笔沉稳有力,每一笔都凝聚着她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家国的热爱。不多时,“国泰民安”四个刚劲大字跃然纸上。放下笔,母亲望着作品露出笑容,引得周老师和在场学员、家长纷纷赞叹,直夸这位八十六岁的老娭毑技艺高超。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繁荣昌盛,咱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日子。”母亲写完后,语气平和却坚定。那一刻,我读懂了她眼中的期许——这四个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呈现,更是她一生信仰的凝练。
此后,这幅“国泰民安”便成了家中最珍贵的宝物。我将它精心装裱,挂在书房最显眼处。每当亲友来访,总会被这四个大字吸引,母亲便会笑着介绍,眼神里满是自豪。在生活中,这四个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无尽力量与勇气。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用勤劳的双手操持家务,用温暖的怀抱慰藉家人。艰难岁月里,她从不抱怨,默默扛起一切,以乐观坚韧感染着身边每个人。她常说:“日子再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国家安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随着时光流逝,母亲身体日渐衰弱,但她对书法的热爱、对“国泰民安”的执着始终未改。即便手抖,她仍会不时伏案书写,每一笔都倾注着对生活的眷恋。
今年正月初八,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段日子,我的世界陷入无尽黑暗。望着墙上的“国泰民安”,泪水夺眶而出。透过墨色,仿佛又看见母亲温柔的笑容,听见她轻声的叮嘱。
此后无数个深夜,我独坐书房凝视这四个字。它们承载着母亲的深情与期望,让我想起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困境中给予的鼓励,还有节日里精心营造的温馨。
如今,五年过去,“国泰民安”静静悬挂,见证着岁月变迁,也见证着母亲对家人、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它时刻提醒我,要珍惜当下、心怀感恩,要如母亲一般,做一个坚强乐观、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这五年来,母亲笔下“国泰民安”的愿景正一步步化为现实。城市中,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地铁穿梭、高架桥飞架,出行愈发便捷高效;乡村里,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土坯房变新房,特色产业兴旺发展,村民们笑容灿烂,乡村振兴让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教育领域,“双减”政策落地,为孩子减负,助力全面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保报销提升,“看病难、看病贵”逐步缓解,全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科技创新领域更是成果卓著。“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天问”探火,航天事业不断突破;5G技术普及,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为发展注入新动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曾经浑浊的河流重归清澈,荒山披绿,蓝天白云成为生活常态。街头巷尾,人们安居乐业,广场上老人舞姿轻盈,公园里孩童嬉笑玩耍,商场内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幸福祥和。这些美好的画面,正是母亲所期盼的“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
母亲,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您留下的“国泰民安”,将永远照亮我的人生;您的爱与精神,已深深镌刻在我心中,生生不息,永志不忘。您对国家的美好祝愿,正化作璀璨光芒,温暖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