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书法家雷公二三事
创始人
2025-06-11 08:01:12
0

■陈彦

离开西安转眼七八年了,总是能忆起很多人物,这里边就有书法家雷珍民先生。雷先生比我年长,平常大家都称他“雷公”,我称雷老师或雷先生。这不仅属于尊重,也的确因为自己业余爱好书法,多有求教。而雷先生总是悉心教诲,以匡正我积习成弊的书写惯性与毛病,从而使我有所长进。

我对雷先生有几个很深刻的记忆,一是先生特别喜欢秦腔。我在一家剧院当差时,常能与他见面,多是因为秦腔演出。每逢有新戏,我必邀请一些文化名家来看。陕西文化名家、大家多,秦腔事业也需要这些人支持捧场。有些人不一定喜欢,来了坐一会儿,说有事,就礼貌告退了,也算是一种支持,而有些是真喜欢。雷先生就属于真心喜欢的那种。每每只要电话相邀,必定到场,且一屁股坐到底,看完还要说出个一二三来。言语里面有秦腔,有中国戏曲,也自然会带进书法艺术。时间长了,我发现雷先生与不少秦腔艺术家都有深交,他爱着他们的戏,他们也爱着雷先生这个深爱戏的人。先生墨宝一字千金,但在秦腔艺术家那里,是有求必应的。一位唱“黑头”的演员,说他有雷老师五六幅字。有些是要的,有些是雷公给的。据说雷先生特别喜欢大花脸的唱念,他说秦人身上没有一点“黑头”的血性还能成!尽管他自己见人都是谦谦礼敬的样貌,却对秦腔这种长空裂帛般的艺术个性,有着特别深入的理解。他希望秦腔是长枪大戟的,是密处走马的,更是响遏行云的。这些也都与书艺紧密相连着。

先生跟我算是忘年交。除了到剧院看戏,也会在不少场合碰见。那些年,我对书法有点痴迷,倒是无意于做书法家,而是想把字写好。在长安地面,文人都喜欢提起毛笔刷两下字,也属“臭毛病”之一种吧!有朋友指引我,先把《圣教序》临几遍再说。好在我平生爱下些笨功夫,就用近两年时间,把两千余字的《圣教序》临了一百遍,业内称一百通,书卷码了半间屋。满“百通”那日,我邀了七八位书法界的朋友,聚在一家泡馍馆,一边庆贺,一边希望得到新的赐教。那天雷先生也到场了。我先是收获了狂风暴雨般的褒奖,大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之勤奋态,对于习作本身,好词也上得劈头盖脸的应接不暇。因为我毕竟不是书家,大家用词就不免放松夸张些。即便被捧上天,也不至于失了水准,贻笑大方。且每位方家还都不吝笔墨,在第一百通长卷上,纷纷写下了真草隶篆各异的跋文。

那天数雷先生的跋文写得长,且用的是楷书。大家都在掰馍闲谝,先生却独自伏案,写了很长时间,最后数来有三百余字。那明显是即兴书写,读来却朗朗上口,文采飞扬。文章从他认识我写起,到看我写的舞台剧,再到面对眼前这第一百通临习之作的感怀感叹,都充满了溢美之词,尽显一位长者的宽厚风范。字里行间,也透射出一位书法家对艺术的综合美学思考,以及勤奋、守正、深入与创造、创新间的诸多关系。它不仅对我有用,也是一位书法家对书写大道的深切生命体悟,委实难得。那篇跋文可谓信手拈来,却文字精当,布局清雅,字字端方,未着一点废弃墨痕,是在同行们一阵由衷的掌声与赞叹中落款钤印的。

算来我业余习字也有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多年当中,于西安、北京都结交了书法界的朋友、名家,甚至大家。需要感念、感恩者实在不少。好在我始终定位为业余爱好者,也就没有任何书写的负担。雷先生属于我在西安接触较为频繁的一位书法大家。除了开会、朋友雅聚外,专为书法相见的次数并不多。但先生始终记挂我是爱着书法的。有一次在一位朋友的聚会上,先生一见我,立即从包中拿出一本字帖送与我说:“你可以在‘二王’以外,再练练其他帖。”他强调临帖很重要,但也不能把一种帖临死了,有时得破一破。他送给我的是元代鲜于枢的帖集,并随手翻到《石鼓歌》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说:“鲜于枢也是学的‘二王’一路,但变化颇大,笔法遒劲,气势雄伟跌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可以从他的演化中,再去寻找临习‘二王’的方式方法。”他还说:“写字也不一定都顺着万众归一的大路走,旁逸斜出,有时也是认识大道的一种方式。”这是临习法帖之哲学啊!这就是先生,一位心中始终有着朋友与后进的人。

调到北京有几年没有跟先生往来了,但却在京城常常看到他的字,并且都挂在重要的地方。我自是心生骄傲,深感与有荣焉。最近收到先生一册手札,他说禁不住朋友与家人撺掇,他要出一部新的书法作品集,想让新朋老友说几句话,也算是集合一下念想。我便于公差路途,在手机上记下过往点滴,于今日整理毕,捧于先生忆旧并见教之。是为序。

2024年8月11日于北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其实没有什么宋朝以后我们就发生了接连被外族入侵并且入主中原的现象。其实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是一直处...
原创 安... 一种观点认为,颠锋时期的楚国连安徽,河南,江苏,浙江都是楚国的地盘,后面被白起占领都城,楚国就丢掉了...
原创 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是一个金戈铁马,人才辈出,斗智斗勇的时期。在三国这部历史大戏中...
原创 龙... 难道世界上真的有龙宫吗?1992年,浙江山村发现了一处不同寻常的水潭,据说水底下有一座千年宫殿,这究...
原创 浅... 文|多芬奇 编辑|多芬奇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其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密不可分。本...
原创 南... 网上有一种说法,将中国的古代有三个帝国时代,即中华第一帝国秦汉时代,中华第二帝国隋唐时代,中华第三帝...
原创 朱... 前言:公元1538年,明世宗朱厚熜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亲手更改了先祖朱棣的庙号。这一场景似乎平淡无奇...
原创 清... 清朝这个朝代因为是少数民族当政的一个朝代,所以这个朝代的着装风俗有很多是与传统的汉人着装是有些不同的...
原创 爱... 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爱德华四世的统治期达二十三年 ,1483年因得伤寒去世,王位传给12岁的继承...
原创 法... 穿越迷雾,窥探清朝:那些被遗忘的真相与我们的梦幻泡影 在时光的洪流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人心生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