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在全球范围评选最能玩转博物馆的城市,德国首都柏林一定榜上有名。始于1997年的“博物馆长夜”活动是令柏林骄傲的文旅名片之一,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博物馆的闭门时间会从下午6点延长到次日凌晨2点,观众可以乘专线公共交通穿梭于柏林70多家博物馆之间。从开馆到入夜,城中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静候观众到来。
上午10时,柏林博物馆岛上的五大博物馆准时开门,迎接全球访客。博物馆岛诞生于两个世纪前,能以“博物馆”之名跻身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仅此一处。对于文博爱好者而言,这里是柏林博物馆漫游的最佳起点。
紧邻柏林大教堂的旧博物馆是博物馆岛的核心建筑,也是柏林历史上首座公共博物馆,馆内的伊特鲁里亚艺术藏品记录着意大利半岛上第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新博物馆则以古埃及女王纳芙蒂蒂的胸像为镇馆之宝,即便一只眼睛残缺,这位女王依然风姿绰约。老国家艺术画廊与新博物馆一街之隔,在诸多热门影视作品中都是颇为抢眼的存在:挪威画家蒙克的同名传记电影中,“蒙克”走过的正是画家曾在现实中驻足的老国家艺术画廊。复前行,即是名气可以盖过纳芙蒂蒂的佩加蒙博物馆,虽然精美绝伦的佩加蒙祭坛正在修复,附近以数字技术替代复原的“临时展馆”依然让访客不虚此行。博物馆岛最北端的博德博物馆如桥头城堡般矗立在施普雷河畔(见图,希尔维安·索内特摄),它与岛上其他博物馆一样,通过沉浸式展览、交互装置等手段,不断激发观众的新鲜感。
在博物馆岛走马观花,不觉已近黄昏。日头西斜,施普雷河泛起粼粼波光,东德博物馆与德国历史博物馆分列河岸两侧,用各自的方式讲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往事。东德博物馆是博物馆岛之外的柏林“流量王”,也是一年一度柏林灯光节的招牌秀场。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以玻璃和钢铁打造的弧形廊厅融合巴洛克和现代建筑风格。
技术含量最高的当数德国科技博物馆,那里陈列了大量历史上的科技产品,并提供丰富的互动装置,于是和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起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然而无论老幼,都同样喜爱柏林公共交通博物馆的特派巴士。原先这些复古巴士穿梭于指定博物馆之间供观众搭乘,如今它们早已“退役”,只在“博物馆长夜”“返聘”运营。
天色变暗,博物馆夜间活动拉开帷幕。许多游客选择前往洪堡论坛博物馆,加入大厅里跳着迪斯科的人群。平日学术氛围浓厚的洪堡论坛博物馆策划了一场迪斯科派对,乍听起来确实反差感十足。作为柏林国家博物馆集群的一部分,它日渐散发青春与活力——既然荷兰国立博物馆可以邀请观众在伦勃朗名作《夜巡》前留宿一晚,洪堡论坛博物馆当然也能安排DJ打碟,让人尽情舞动。
博物馆是城市发展史的缩影,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在科技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柏林的“特立独行”其实与自身城市气质高度契合。通过用心策展与新颖呈现,柏林将参观博物馆变成一件有趣且值得反复体验的事,悄然在人们心中播下关注与热爱的种子。
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其动态主题海报用不断变化的线条来表现这一理念:未来像种子、如花朵、似拥抱的身形,在流转中变化不息。即使午夜的钟声敲响,活动暂时落幕,那颗知识的种子也不会消失。它以开放的姿态继续生长,朝向未来蔓延枝叶,开出花朵。(郝 妍)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6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