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坡瀑布
文/袁堂栋
我欣赏雄浑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流连小巧玲珑的小七孔瀑布,赞美清新高远的庐山瀑布,歌颂宽阔大气的万州瀑布。但我更喜欢的,还是家乡的五里坡瀑布。
五里坡瀑布位于巫山县平河乡,引水口在大峡村小石峡,成瀑点在龙潭村九龙山山腰,是五里坡大峡谷原始河流改造后的新特景观,是龙潭天河精心酝酿的视觉盛宴,是镌刻在悬崖峭壁上人定胜天的人间仙境,是流淌在巫峡山水间的绿色诗篇,也是平河人欢迎追寻诗和远方朋友的深情呼唤。
五里坡瀑布,可远远观赏宏大磅礴的气势,远听惊如天雷的吼声,也可近处把玩如梦如幻的瀑韵,聆听如泣如诉的水语,且都十分轻松。
站在起阳河与平河交汇的山梁上,晴空下,远观九龙山,身披轻纱,像一个活泼的仙子,手持白练,在山野间奔跑、跳跃,让一向沉稳的山峰,多了丝丝灵动。雾霭里,远眺九龙山,仿佛多了一份灵气,也多了一份神秘。云雾飘荡在山间,瀑布若隐若现,尽情地躲着迷藏。云雾升至山顶,久久不愿散去,和万千涓涓细流一起,组成一顶秀美的纱帽,烘托出山峰的阳刚之美。
脚下的这片土地,名唤马鬃岭。相传,那个宋朝在位时间最长,创立了“仁宗盛治”传奇、演绎了“狸猫换太子”的皇帝曾经到此,因山高坡陡,骑马上山,紧攥马鬃,故名。山前,是宽阔的平河谷地,一湾河水,静静流过。春天的花事、夏天的柳荫、秋天的芦花、冬天的鸟影,等待你慧眼捕捉。
继续探秘,车子在舒缓的平河边行走,宽阔的河滩,茂盛的作物,高大的厂房,别致的民居,从车窗边掠过。五里坡瀑布,时而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扑闪着刚劲有力的雪白翅膀,每一次舞动,都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时而又像一个充满活力的武者,手持双剑腾挪跳跃,剑锋过处,尽显太阳的光芒。
此时此刻,你也可以跳出瀑布的诱惑,听一听车窗外稚嫩的谐趣童谣:观音岩的风,古牛窖的雪,叶家湾的女娃子,惹都惹不得;也可以停下车来,听壮实的大哥摆一摆那湖广入川的龙门阵:异姓兄弟抱团创业,后抓阄分家,便有了沈家一条河、陶家一面坡、杨家一只角的群居特色和产业布局……
驻足峡口,只见一组庞大的水流,沿着青黑色的石沟奔涌而下。这是柔软与刚强的碰撞,这是温柔与勇毅的携手,这是过眼云烟与永恒驻守的邂逅,每一次奔赴,都给人不同的感受,有的如九龙激战,有的如百虎出山,有的如万马奔腾……不同的组合,仿佛都铆足了劲,要摆脱石沟的束缚。溅出的飞沫,升腾的雾气,坠落的水丝,让瀑布既真实又朦胧,犹如天龙般走进人们的心坎。
飞流直下的瀑布前,宽阔平坦的公路边,有百年铁桥的残影。此桥因建桥位置高,地势险要,人们习惯称之为高桥,是方圆几百里少有的铁制桥梁,是五里坡谢崇德“神兵”农民起义改善基础设施的三大成果之一,既方便来往行人,也不耽误两岸的抢种抢收,成就了“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的佳境。桥头有原创或借用的“园浇芬芳长春色”“地培桃李栋梁根”等联语,表达了建桥人深情而朴素的愿望。
仰望,是渠口瀑布,环视,是桥头瀑布。这,只是五里坡瀑布的一个组团,是龙潭天河带给游客的一重惊喜。假如要更富诗意的名字,那就叫它天龙瀑吧,或者,叫它天泉瀑。
天龙瀑的力量来自天珠瀑,和它一起争奇斗艳的,还有天帆、天帘、天丝、天箭等等瀑布组合。
天珠,是晶莹的水珠,是璀璨的露珠,是曼妙的轻雾,是多彩的云霞,来自五里坡的山山岭岭,来自五里坡的枝枝叶叶,来自五里坡的旷野星空,来自五里坡的神女天池。
天珠瀑,把从老河床融入新渠道的欣喜,把从当阳河转身的眷恋,化作前行的动力,在龙潭天河里静静思考后,欢快跳跃,积蓄着闪亮登场的力量。
天珠瀑,因条件限制,暂时还不能一睹芳容,但对它的敬畏,却深深地留在心底。
五里坡瀑布,展示魅力的另一个舞台,在龙潭岩。
龙潭岩所在的河段,当地人称之门板石河。势如门板,往来交流,困难之大,可见一斑。正是条件艰苦,才凸显出五里坡瀑布的别样风姿。
古铜色的悬崖缺口,是五里坡瀑布最年轻的河床。摆脱天河束缚的水们,侧身向崖,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浸润崖壁,磨合崖壁,顺壁而下,一帘一帘,展现水的坚韧。由最初的不着痕迹,到岩石的朗润,至山水融合,仿佛织女操纵天梭,织就了一副庞大的水帘,又好似神女挥舞广袖,将一朵朵白云挂在山间。
龙潭岩瀑布回归五里坡大峡谷,不是一跃而下,直落谷底,而是三级连跳,形成帆影、珠帘、丝语、箭势……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左中右三道巨大的水幕,好似张开的船帆,携带着巨大的力量,从渠沿,从山中,从树间,非常劲猛地扑向身下的岩帽。风,似帆影最忠实的追随者,仿佛在鼓动帆影翻飞远行。但水的力量,仍是这里的主宰。激荡的水流,一波又一波,从渠沿涌出,像穿着花边裙的小孩坐滑梯一样,一个一个欢呼而下。
随后,飞花四溅,从幕檐飞下,像一串串珍珠织就的银帘,一副一副挂在山间。珠帘轻舞,潇洒落地后分身为丝丝银线,窃窃私语,相伴溶入河谷。
重重叠叠、如梦如幻、似云似雾、飘然潇洒的瀑布,带给人的是震撼,而瀑布内外的奇妙组合,也是妙趣横生,带给人无穷的惊叹。
这,也许就是喀斯特地貌奇观。它们,不受瀑布的左右,从石缝、从石孔中喷涌而出。有的,像刚出土的小竹笋;有的,似刚出窝的小灵蛇;有的,若蓄满势的劲竹。
平河何处觅奇遇,五里坡瀑水观音。正当你准备闭目回味的时候,三道大瀑牵手若干细流,变身十数股粗壮的泉流,奔走跳跃在山崖上,整个瀑布,活脱脱呈现出观音坐莲台的奇观,又仿佛乐山大佛飞跃至此,让人惊叹不已。那一级瀑布,似高大的身躯,二级瀑布泉水分流,仿佛菩萨的双肢,三级瀑布泉水蜿蜒入河,像极了秀美的双脚。山顶呢,似侧面观音,谷底碧绿的河水,就是那绝美的莲台。
夏天傍晚的小河边,到处都是成双成对的蜻蜓,几乎成了蜻蜓的海洋。蜻蜓的伙伴们,是否跳着轻盈的舞蹈,欣赏着可爱的瀑布,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探寻的目光,随之抬升,从河底到山腰,跳过瀑布,再到山顶,再到遥远的天空。我们看到的,不是龙潭村委会边建筑上的汉砖,我们听到的,不是九龙亭里关于唐王李显临口探险、薛刚反唐的故事。
凝视间,天空仿佛在暗示什么,然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原来,我们追逐瀑布倩影的地方,前后左右都是山。高耸的山脊,组合成一个夸张的心形,俨然一颗爱心的模样。
多少地方,挖掘潜力,集思广益,用神树仙枝、奇花异果等等形体,借唐僧师徒、哪吒父子等等形象,塑国宝熊猫、深海鲸鱼等等萌体,建秦宫汉阙、唐城宋池等等形胜,来塑造地方标志,展示地域特点。
而五里坡瀑布,在洗去人们疲惫的同时,不知不觉将人们带入了心形地标,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捕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山的恩赐,这是水的眷恋,这是爱的奉献。
来吧,朋友!来巫山,来平河,来五里坡,捎上一坛平河桥头第一坊刘家酒坊的苞谷烧,让我们一起,拥抱瀑布的世界,深入瀑布的领域,感悟瀑布的乾坤,领略瀑布的风采!
作者简介:袁堂栋,重庆市作协会员、巫山县作协理事。参与编著地方史志、文化、旅游等专著多部。出版文化散文集《三笔巫山》。
图片来源:巫山县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