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当天下午,一场聚焦亲子研学与艺术史教育的活动——《博物馆中的艺术史》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汇聚了行业专家、亲子家庭代表等,共同探讨在博物馆研学日益风靡的当下,博物馆亲子研学的魅力与价值。
活动伊始,一段由作者组织的西安研学视频率先播放,生动展现了亲子研学活动的精彩瞬间,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也让观众对后续环节充满期待。
随后,作者张琳跨国连线,详细介绍了《博物馆中的艺术史》一书。张琳从事儿童视觉艺术教育近20年,经验颇丰。她强调,本书将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基于“基于价值的教育(VBA)”理念精心打造。书中精选国内10所著名公立博物馆,依照中国美术史发展脉络设计10个主题式亲子研学课程,从研学前的准备,到研学中的实践,再到研学后的评估,均有详细规划。其旨在为读者揭示博物馆中隐藏的中国美术史背景知识,引导大家在展品与生活间建立联系,完成文物鉴赏、作品创作与展示等任务,更提供了反思与评估途径,将16年研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
作者张琳通过跨国连线为读者介绍了本书的创作思路
在嘉宾对谈环节,主持人万骏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系的汪洋老师围绕多个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谈及亲子共学在博物馆研学中的必要性,汪洋指出,16岁以下儿童参与博物馆学习活动多需监护人陪同。研究表明,与学校组织或单独参观相比,亲子共学能降低博物馆疲惫指数,提升学习效果,延长孩子观看展品时间,增强孩子与展品互动质量,甚至父亲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能间接提高孩子学校成绩。
对于博物馆作为艺术史研学教育地点的独特优势,汪洋表示,博物馆是知识宝库、无围墙的学校,其主要职责为教育。通过博物馆学习,我们能够“透物读史,以史为鉴”,助力孩子构建历史观,理解过去、体验现在、链接未来。针对张琳在书中设计的研学活动,汪洋称赞其始终围绕核心价值设计与实施,以大概念形式贯穿项目,提取的核心素养超越时空与国界,充分体现了通过博物馆传播人类价值的理念。此外,在死亡教育、国内外艺术教育比较等话题上,汪洋也分享了深刻见解。
嘉宾汪洋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于博物馆亲子研学教育的看法
活动尾声,研学代表家庭林军萍、杨海洋两位家长以及严子青、徐一平、胡希曼三位小朋友上台分享经验心得。家长分享了陪伴孩子参与研学的难忘经历与深刻感悟,并指出这段经历对孩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小朋友们则展现出在研学活动中培养的艺术才华与自信,他们的作品还登载在《博物馆中的艺术史》一书中。
研学代表家庭分享了参与研学的难忘经历与深刻感悟
此次活动通过专家分享、家庭经验交流,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博物馆亲子研学的意义与方法。它鼓励更多家庭走进博物馆,开启充满知识与趣味的亲子艺术研学之旅,在提升孩子审美、创造与文化素养的同时,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共同成长。相信在未来,博物馆亲子研学将在更多家庭中生根发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博物馆中的艺术史——和孩子一起上美术课(中国篇)》
张琳 著
定价:78.00元
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6月
博物馆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终身教育意义非凡,本书立足“基于价值的教育(Value-Based Education,VBA)”,将二者结合起来,精选国内10所著名公立博物馆,按照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组织了10个主题式亲子研学课程。每课按照“研学前—中—后”的顺序和“设计、实施和评估”的流程组织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博物馆中隐藏的中国美术史的背景知识,引导读者在展品中追踪其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根据学习单自由但有目的地参观博物馆,完成鉴赏文物、创作作品、展示作品等内容,更提供了针对活动进行主题反思和研学评估的途径。
通过本书,作者手把手将16年的博物馆亲子研学经验倾囊相授,带领你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亲子艺术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