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南华早报》:当你站在一幅画前,请收起手机欣赏艺术
创始人
2025-05-16 08:01:54
0

香港《南华早报》5月11日文章,原题:香港博物馆观众可以放下手机欣赏艺术吗? 我最近去M+博物馆参观“毕加索:与亚洲对话”展览,发现大多数观众不是在拍作品,就是在和作品自拍(如图)。每当我在展品说明前驻足时,总会挡到“拍照打卡”的人。我不禁想问,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这些艺术品?

如今,艺术成了社交媒体上的背景板。“我来过”“我见过毕加索的真迹”的照片仿佛比艺术本身更重要。说到底,我自己也不完全无辜。几周前,我在米兰亲眼见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忍不住拍了张和家人的合影,并与其他人分享这份喜悦。

如此频繁地拍摄实在令人费解,毕竟多数展品都能在网上找到高清图像。当下艺术市场日趋成熟,许多买家将艺术品视为投资工具,却未必懂得其精髓。政府机构一直在努力推动艺术教育,但大家的观展习惯似乎还停留在“打卡”阶段。我们需要提升艺术修养,学会超越表象去理解艺术。

艺术鉴赏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直观的美感与情感共鸣;二是理解作品的内在故事。特别是现代艺术,如果不学习,就很难理解。比如,若不了解立体主义等流派,便难以真正领会毕加索相关作品的奥义。作为一名空间设计师,我很好奇毕加索是如何用二维画布来描绘三维世界的。

一个好的展览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艺术家的世界,理解他们的表达与想法,进而产生共鸣。毕加索曾说,艺术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他所创作的一切都是为现在。这句话提醒我们,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在场”。当我们站在一幅画前,请收起手机,让自己沉浸其中,去感受艺术家的目光,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丹尼斯·李,任伊然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蒙... 元太祖铁木真究竟有多少位后宫妃嫔?她们都是谁?这些后宫佳丽一共为成吉思汗生下了多少个孩子?成吉思汗晚...
原创 清... #暑期创作大赛# 大清灭亡后,为什么满人就都改姓了?其实满人和汉人长相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辛亥革命...
原创 1... 德国首相俾斯麦 01 1884-1985年,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欧美15个国家在柏林举行了一次...
原创 元... 元朝多数皇帝寿命为何不超过40岁?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说起元朝,大家都不会陌生。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可...
原创 看... 原因分析 从政治角度考虑,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功臣,曾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年老体衰,其地位和...
千年齐长城有了“智慧巡护员” 雨过天晴,初秋的天空分外晴朗。9月6日上午10点,在位于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的齐长城遗址,59岁的巡护...
原创 杀... 关于宇文化及火并隋炀帝杨广这件事,史书和演义小说难得地达成了一致,都说宇文化及是奸臣。 实际上,事情...
原创 假... 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成为皇帝的重要人物。他的所作所为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甚至在国际历史学...
原创 算... 三国时高柔任廷尉二十三年,是曹魏有名的司法专家。高柔年九十而终,也是当时的寿星。但他还有个能耐却少有...
清代文献中的公主身影:台北故宫... 澎湃新闻获悉,“公主驾到!清代文献中的公主身影”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此次展览以台北故宫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