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成为皇帝的重要人物。他的所作所为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甚至在国际历史学者眼中,秦始皇常常被列为历史百位名人之一,位列其中第18位。这种认可也深深感染了外国学者,让他们对秦始皇心生敬意。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逝世仅三年后,他辛勤创建的大秦帝国便被项羽和刘邦所灭。这种局面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质疑:如果当时秦始皇未逝世,刘邦和项羽是否还会选择发动叛乱呢?
事实上,秦王朝仅存两代便灭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秦二世的治国方式。秦二世登基后,听信小人谗言,对百姓实行苛政,引发了农民的不满和起义。刘邦和项羽虽然都是叛乱军的头目,但相对于秦始皇治国有方的手法,秦二世实施的暴政才是导致叛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许多人认为,若秦始皇未逝世,可能不会出现叛乱事件。
这种看法并非毫无道理。如果秦始皇未逝世,刘邦和项羽绝对不会轻举妄动。首先,秦始皇深谙如何善用人才。在六国征战之际,他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并给予了他们优厚待遇。当时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是凭借战功,本来都是有能力率兵作战的强者。然而,这些人在秦二世执政时,却无一幸免,导致清朝军队的实力早已不复当初秦始皇在位时的辉煌。
其次,在秦二世身上存在另一个重大问题,他不懂得如何善待大臣。登基后不仅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害,甚至对朝廷内忠心耿耿的臣子也几乎统统诛杀。这种行径导致朝廷内部充斥着奸佞小人,在面对农民起义时,秦二世也无法确定该如何派遣合适的人员平定这些叛乱军。
第三个原因在于秦国军队人数的急剧减少。秦二世登基后只知贪图享乐,忽视国家经济,导致士兵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失去了战斗的斗志。当时,秦始皇最疼爱的是长子扶苏,并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地位。当时蒙恬率领着30万大军支持扶苏。如果秦始皇还活着,他绝对不会处死蒙恬和扶苏,因此不会出现叛乱事件。毕竟当时有许多农民起义军直接打着扶苏的名义。项羽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自身势力并不强大,而刘邦更是如此。
就算秦始皇在位时发生了叛乱,也绝不会等待叛乱军攻至咸阳才镇压,必定早有行动。因此,若秦始皇未逝世,刘邦和项羽绝对不敢发动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