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文化及火并隋炀帝杨广这件事,史书和演义小说难得地达成了一致,都说宇文化及是奸臣。
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无论是杨广还是宇文化及,他们都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写进史书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杨广和宇文化及,就是昏君奸臣的标准组合。
可如果我们有机会看到杨广或者宇文化及的论述,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在前文中我说过,杨广选择经营江都,自然而然地得罪了禁卫军。
禁卫军不敢得罪杨广,于是选择成批北逃,这一举动又得罪了杨广身边的重臣。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宇文化及出面,带领众人火并杨广,本质上是一次避免集体财产免费流失到李渊那里的戏码。
那么在火并杨广之后,宇文化及应该做什么呢?
最激进的做法当然是带着禁卫军灭掉李渊,大家欢欢喜喜地回长安看望老婆孩子,然后重新立一个杨氏皇帝当傀儡。
可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此时的李渊实力强大,北上的禁卫军能否打得过李渊,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北归是必然的,否则禁卫军不答应,那么北归之后跟李渊合作,双方共掌朝政,其实也是宇文化及的可选项之一。
但这样做也要冒另外一个风险,那就是得罪李密。
杨广活着的时候,一直在跟李密争夺洛阳;现在杨广死了,余下的人要带着军队北上找李渊合作。
如果双方真的达成合作,他们的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呢?
不问可知,必然是在中原呼风唤雨的李密啊。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李渊真有和宇文化及合作的想法,那么双方一齐出兵,显然是有机会干掉李密的。
可问题就在于,李渊其实也不想跟宇文化及合作。
此时的李渊虽然已经拿下了长安,但他并没有完全整合大西北。
很显然的一点就是,当宇文化及主动找李渊合作的时候,则必然是李渊为主宇文化及次之。
可如果宇文化及的势力过于强大,李渊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压制他。
更何况,跟随宇文化及一起北上的,都是杨广身边的重臣,他们的家族在整个西北地区,也是无法被忽略的存在。
这一帮爷跑过来说:“李渊,把长安城门打开,咱双方共掌朝政吧!”
别人怎么想我不敢确定,但对于李渊这种想着修成正果的人而言,他是很难答应的。
面对李渊的冷淡,以及李密的攻势,宇文化及也没有强求,于是顺势和李密打在了一起。
我相信,当时的宇文化及肯定是充满信心的,他觉得自己能扫清寰宇、一统天下。
论势力,宇文化及身边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贵不可言。
论实力,禁卫军是天下第一军,要不然也不会承接保卫杨广这样的重要任务。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宇文化及被李密打得一败涂地,身边人陆陆续续离他而去。
从表面上看,这里面固然有李密战术得当、宇文化及指挥失当等因素。
但从本质上看,宇文化及的失败,在于他战略上的含糊不清,以及指挥系统的紊乱。
要不要延续杨广的战略,要不要联合李渊?
从始至终,宇文化及的态度都异常暧昧,嘴巴上说的要联合,实际行动上又很消极。
李渊的态度当然是一方面,但如果宇文化及给出的利益足够多,相信李渊是会改观的。
所以另一方面恐怕是,联合李渊要让出利益,宇文化及内部根本没有达成一致。
如果宇文化及是一位强势领袖,拥有足够的底气,这一切根本就不是问题。
但宇文化及偏偏不是,他只是一个有些野心,因此被推到前台的幸运儿,根本没有决定其他家族命运的资格。
上层一团乱麻,你让下层怎么团结一致呢?
再从指挥系统来看,杨广被杀之后,禁卫军内部弥漫着一股“不信任任何人”的思潮,自成一派。
如果上层的意见能让禁卫军满意,他们自然也愿意暂时拥戴上层。
可一旦双方意见相左,禁卫军就难免会阳奉阴违。
北上之后,禁卫军心心念念地回到老家,可宇文化及却非要带着他们和李密玩命。
在这种背景下,禁卫军的战意究竟有多少,我们可以打个问号。
万般无奈之下,宇文化及联系了王世充,希望能与他合作,干掉李密。
可由于杨广已死,王世充自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拒绝了宇文化及,反而和李密联手。
多重因素叠加,于是禁卫军大败,宇文化及很快也领了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