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叙事:王泊乔在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和infoComm主题演讲实录
创始人
2025-05-16 01:30:59
0

近期,DAC创始人王泊乔受邀出席第六届数字艺术产业论坛和infoComm China2025展会并进行主题演讲,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数字艺术行业峰会和专业视听行业盛会的infoComm China。第六届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数智时代•艺创未来—数字艺术产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来展开。

王泊乔认为在文化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化只是开始,数字艺术化才是关键。它不应局限于美术馆及博物馆,而更需与产业如科技、文旅、消费深度融合,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不能止步于技术炫技,而应以创造人的超级体验为根本,通过多觉艺术,唤起情感共鸣。

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被算法推荐主导的今天,人工智能冲击世界的时代,策展究竟意味着什么?观看是否还有价值?

王泊乔在两个论坛主题演讲的开始都分享了20 年前非常打动他的一个早期数字艺术作品,卜桦的《猫》,一个只有5分钟,用互联网上最简单的数字工具flash 完成的动画,讲述一只小猫和妈妈生死相依,付出和爱的故事。

那一年,他在北京一家专注当代艺术领域的民营美术馆工作,担任执行馆长。工作关系,几乎和所有重要的艺术学者、当代艺术家,包括徐冰、蔡国强等都有深度展览合作,也在国内外策划和组织了很多当代艺术展览。但他个人一直有一个困惑,电子屏幕是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文化和传播媒介,计算机工具已经广泛普及,在一个数字时代,美术馆里的大多数作品依然停留在静态、架上的传统形态。

这让他又想起了卜桦,那个刚刚从清华美院毕业的年轻的艺术创作者,卜桦没有因循守旧,拥抱了当时最新的数字工具,以屏幕为媒介创作和传播作品。作品在网络就被千万人下载,很多人和他一样被作品打动,卜桦也被全国几百家媒体追访。他记得南方周末用了一整版探讨卜桦的猫为什么让人哭了八遍?奥斯卡的一位评委甚至直接称赞卜桦是年轻的天才。

这种打破创作边界,运用技术打开情感通道的作品、脱离了传统艺术领域的展示和传播方式都让他感到很兴奋,也很好奇,到底中国还有多少像她这样的数字艺术家?

一时冲动,他就从美术馆辞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策展工作者,成立了 DAC数字艺术中国这个机构,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数字艺术在中国的研究和推广的工作上。当时还在周末画报斗胆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数字颠覆艺术”的文章。当时提出了三个观点:

他说:“一晃,16年过去了,我的“预言”好像实现了,就像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交流的主题,科技和艺术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流量明星。”

过去 16 年他组织数字艺术家们为上海世博会、故宫、国博、首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做了大量的主题性数字艺术创作,也跟腾讯、华润、华侨城文旅等商业机构跨界合作艺术科技展,主办了 100 多个不同形态的数字艺术展览。

谈到科技这个话题时他说:“2023 年,京东方艺云邀请DAC参与到一个数字艺术历史上有突破和历史性意义的项目当中,与他们的团队共同开展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常设展的策展和一部分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工作。回到这个项目的初期,一起回顾大家是如何在展览主题和内容层面思考和达成共识的。”

01/科技

科技赋能文化艺术

如何让虚拟与真实边界消失

京东方这样一个世界级科技巨头规模化进入数字艺术产业,实际就是“科技赋能叙事”这个主题最好的一个实践案例。但挑战是如何让展览保有企业的科技和文化基因,又不让人感觉是一个企业展厅?所以DAC提出了一个问题,5年后的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是什么样的?基于此最终提出了”数字艺术生态综合体“这个定位。由于这个展览,是基于广泛使用当代最先进的数字展示技术而成,因此在展览中没有传统博物馆以展柜、展板、展台以及艺术品和场景装置为主体的展示方式。

无论是科技或屏幕,其实不仅仅是工具和媒介,更是一个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和以及文明和艺术的载体,同样也是带人们进入亿万光年外的时空或微生物宇宙界面和入口,在这一平行宇宙中,数字化“生命”将随时随地地生成、生长和永续迭代,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传统认知将被完全颠覆。最后常设展主题命名“灵境:未来灵感世界”,其实是希望向大家呈现一个中国式元宇宙场景,体验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融合的未来生活场景,人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入口”可以观历史、照当下和探未来,这个“入口”的创造观念与当下的主流媒介殊途同归。未来界面,虚实同源,以“屏”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将平行于我们现实世界。

02/叙事

讲好一个故事永远是最重要的

复调叙事打破单线时间逻辑

在策展初期,王泊乔一直在反复思考:这样一个几乎无实物展品的数字艺术馆如何叙事?观众如何观看和体验?故事如何讲述?

复调叙事:打破单线时间逻辑

不再是“起—承—转—合”的线性展示,而是多个时间轴、多重叙事在空间中交织共鸣。常设展的整体设计共有三条叙事线索,分别是在体验过程上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索;在维度上代表二维空间、三维空间、高维空间的空间线索;贯穿探索时空、收获自信、唤醒感知、激发思维、灵感创造、认知自我六个方面的情感线索。

第一版块《时空穿梭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跨时空的宇宙视角,人类可以站立在更为浩瀚的时空维度,回溯过去媒介进步对人类创造力的释放,驻足观望人类从过去到当下所取得的成就,诠释文明演进与科技媒介进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感知自远古以来铭刻在我们基因中对爱、美与灵感的向往。观众可以通过入口的时间机器,启动穿越回到万年之前的史前人类文明时代,用先进的显示技术和传感交互手段复现和体验古老的岩画、陶纹、青铜器、竹简、绢、布、纸、屏幕等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媒介和科技的历史变迁,带领观众坠入人类文明和媒介共同演进的历史时空。

第二个版块《多感知星球》其实是跟地球几乎完全一样的的平行世界,但在这个星球里无论是学校、博物馆、画廊以及你所知道的任何场景、物品都具备感知力,从第二个入口“时间的缝隙”进入后,可以让人们从视、听、触、嗅等多感知交互艺术装置激活自身的感受力,重塑对世界的认知。在这里,所有的绘画都活了起来,拍打的声音被视觉化了,你的表情被转换成此刻情绪的气味,还会你手掌的温度感知心情…… 我想提示观众,科技正在通过物联网唤醒整个世界,人类有一天可能会跟世界万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相连,这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也是世界对我们的诗意回应。

第三个版块《未来灵感城》意图将让观众通过“虫洞的旅程”穿越到未来,一个更高维的空间,或者说元宇宙的虚拟空间。基于当下的数字技术包括AIGC去探讨可行的元宇宙线下场景。从虚实不分的场景和体验出发, 将未来元宇宙的形态、生活、工作以有趣的形式让观众具身体验,整个展览缔造一个超越日常生活体验的场域和视觉,体验与畅想未来元宇宙植物艺术家、园艺师、捏脸师、VR画家等无数可能的职业。

“你即宇宙”用五面屏营造了一个高度沉浸的超时空体验空间,将观众带领到亿万光年之外的遥远宇宙,穿越时空看到的浩瀚星空和地球全貌,感受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03/情感

体验设计的核心 连接而非展示

要讲好故事,必须从内容逻辑走向叙事体验,让观众不仅理解,更要产生心流体验。王泊乔说:“有一次我去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工作的间隙拜访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我向她提起卜桦。他花了几分钟在手机上看了一眼作品,就决定为她举办一个大型个展。这个名为世界的尽头的展览,展示了艺术家 20 年几乎所有重要的动画作品,吸引了 30 多万人购票观看,且在小红书和抖音获得了千万级的话题词和热度。艺术家对自已作品诠释的的两句话引发很多观众的情感共鸣。一句是:世界的尽头是让自己快乐! 一句是:人最要的关系,是和神的关系,即你和真实自我的关系。”

04/沉浸

多觉艺术 全感官沉浸

唤醒潜藏的知觉记忆

他说:“宇宙花园用五个空间解构了卜桦的一部长篇动画作品《重逢之前 不必惊慌》,将女性生命中的四重觉醒世界和最终达到的宇宙花园用多觉艺术的方式进行呈现。音乐、声效、置景都做了很多设计,最重要的是我在每个空间里植入了不同的气味,让展览现场和看到的作品画成为观众的一段跟嗅觉有关的记忆。”

观众

有感

05/视角

超级视角

用数字艺术这一全球通用的科技语言

转译传播中国文化遗产

王泊乔在演讲中还提到了,近期由澳门基金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中国保利集团联合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保利文化集团及美高梅共同承办的“璨星——古蜀文明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他说“璨星”展览的最大特点,是用数字艺术这一全球通用的科技语言,将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的艺术化的转译与当代想象。得益于新时代以来我国日益强大的数字技术,观众通过12K超高清影像可以以比博物馆中更近的距离观看文物上的纤毫微痕和历史烙印。观众还可以与大屏幕中的文物互动——在屏幕前挥舞手臂,沉睡的国宝文物在流动的金沙中缓缓升起,在这一刻,观众与国宝文物之间的距离的是如此之近,虽然历经数千年时光流逝,但古蜀文明并未走远,它仍在我们身边,我们仍然能够很轻易地理解他们留下的、久远的文化印记,这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明的重要特质,也是这个展览的深层次文化意义所在。

王泊乔表示,数字艺术文物展,是传统实物类文物展览的形式升级,更易于广泛传播,可同一展览在不同地点同时展出,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更好方式。

王泊乔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等嘉宾介绍展览

演讲的最后,王泊乔说:策展是在空间中动态叙事,讲好故事始终是根本。策展人的身份其实比较混合,是设计师、导演、艺术家、经纪人、运营者,或者还有可能成为“中医大夫”一样的存在,无声无息的给观众心灵做一场艺术按摩。策展人不仅是文化信息和观念的转译者,更是一个超级连接者,他们和艺术家共同创造了一个你必须亲自临场体验的超级节点、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很多人也许会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射,走出焦虑时空,从更深层次的某个世界觉醒,得到慰籍,找到归属,这也是策展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梁馨之画家,中国当代知名画家 梁馨之,1972年生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会员,国...
副中心年内添“艺术后花园” “艺术后巷”效果图。市发改委供图 本报记者 曹政 市发改委近日批复通州区宋庄美术馆-南湖片区公共空间...
遭特朗普打压之际 哈佛大学宣布... 财联社5月16日讯(编辑 史正丞)哈佛大学法学院周四宣布,其图书馆收藏的一份《大宪章》(Magna ...
巴铁大胜打响中国制造,外国司令... 这两天,印巴冲突打的火热,5月10日凌晨印方对巴控地区发动导弹突袭,巴基斯坦立刻以“铜墙铁壁”行动反...
心流叙事:王泊乔在中国数字艺术... 近期,DAC创始人王泊乔受邀出席第六届数字艺术产业论坛和infoComm China2025展会并进...
别再轻信那些古玩行伪专家的“天... 引言:一场价值8700万的骗局 2009年,河南农民朱云带着祖传的《嵩阳汉柏图》参加鉴宝节目,却被冒...
厦门一女子深夜突然接到“闺蜜”... 惊呆了! 厦门一女子突然接到 一条微博好友的求助 结果惨了 竟被骗了2.5万 重要提醒 厦门警方最新...
华为天生会画线上数字艺术展云端... 5月14日,华为天生会画线上数字艺术展开启直播,展示了2024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