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青岛大鲍岛街区的 “琴屿浪花”青岛市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馆内,一位帅气的匠人师傅展示着自己的精美工艺品——一个可爱呆萌、憨态可掬的布老虎。这个工艺品做工讲究,不少刚进店的市民都会被吸引上前欣赏,工匠师傅会用不清晰的口语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他叫杜冬冬,是一名听力障碍者,但心灵手巧的他有着一颗炽热的文艺之心,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得到第一名,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工艺品
展示大大的布老虎
杜冬冬的工作室在崂山区会场村附近,从窗户可以看到蓝天、大海和巍峨的崂山山脉,从小在这长大的他有着对色彩敏锐的感觉。1983年,杜冬冬出生于青岛崂山,先天性听力障碍让他的世界从一开始就在安静之中。小时候,因为听不见,身边没有小朋友和他玩,杜冬冬就自己蹲在池塘边观察蝌蚪、蝴蝶,捡回黄泥捏成小动物。那时候,他的内心就认为,泥巴捏出来的形象不同的小泥人、小动物,就是自己的朋友。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每次手工课,他都会比其他同学做得好、做得快。在聋校就读期间,他痴迷于用画笔记录海边的渔船、渔家人的生活、崂山山峦。杜冬冬常常独自坐在海边写生一天,从早到晚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勾勒出美好的线条,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心表达,那时候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杜冬冬在工作室创作。
杜冬冬介绍,他这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妻子的相遇,“我们在一起生活很开心,她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年轻的时候,绘画是我热爱的事情,家里人不支持,结婚后,妻子对我鼎力支持,让我的人生和心里有了新的色彩和生活空间。妻子郑相君和我一样喜欢画画,很理解我,认为我应该坚持学习画画。当时,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画画并不支持,认为进厂打工稳定,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可以养家带孩子。但妻子帮我顶住压力,我们在外面一起租房子,一边打零工一边报班学画。那段日子很清苦,夫妻俩挤在出租屋,吃得很简单,但心里很美好,生活很甜蜜温馨。”
杜冬冬家中显眼处,摆放着妻子的美术作品。
几年后,夫妻二人学成归来,回到崂山会场村,开始了以墙绘和手工制作为生的日子。杜冬冬和妻子背着颜料桶走街串巷,妻子郑相君作为他的助手,帮助他一起为村民绘制壁画,还去承揽一些美术装饰画画的工作,家里收入逐渐增多。同时,郑相君也在设计传统的布老虎手工艺品,拿到市集、网上售卖。虽然这些手工艺品收入不高,但夫妻两人始终坚信,手艺活能让他们闯出一片好天地。
阳光正好,不忙的时候杜冬冬在院里画画。
“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青岛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水彩画作品《崂山渔村》一举夺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艺术奖项,也让父亲第一次真正认可了我们夫妻的梦想。2018年,夫妻俩共同设计的‘崂山布老虎’系列诞生——传统布老虎造型融入崂山山海元素,色彩明快、憨态可掬,推出上市后便成为爆款。当时妻子认为,传统手工艺要让年轻人喜欢,就得有新创意。目前最新创作的‘崂山八虎’系列布老虎憨态可掬,传统布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成为青岛文创市场的热门单品。每个布老虎都有不同的寓意,红色代表吉祥,蓝色象征海洋,我想让传统文化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承下去。如今我不忙的时候,经常去海边、家里的院子画画,享受着阳光、吹着海风,享受静谧的时光。” 杜冬冬介绍道。
制作手工艺品
杜冬冬在制作海洋系列的布老虎。
获奖证书
心灵手巧的杜冬冬
制作布老虎
杜冬冬的荣誉和奖杯
杜冬冬家中摆放了很多美术作品。
平时制作工艺品的工具
展示精美的手工品
大鲍岛街区的青岛展示体验中心,杜冬冬是这里的匠人之一。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